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林业论文--森林树种论文--竹论文

山东省引种观赏竹的抗寒性研究

符号说明第4-8页
中文摘要第8-10页
Abstract第10-12页
1 引言第13-21页
    1.1 植物抗寒性的研究进展第13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外部形态观测与林木抗寒性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细胞膜系统与植物抗寒性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保护酶活性与植物抗寒性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丙二醛(MDA)的含量与植物抗寒性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5 渗透调节物质与植物的抗寒性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5.1 蛋白质与植物的抗寒性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5.2 可溶性糖与植物的抗寒性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5.3 游离脯氨酸与植物的抗寒性第19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9-21页
2 材料与方法第21-27页
    2.1 研究地概况第21页
    2.2 试验材料第21-23页
    2.3 试验方法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越冬抗寒形态观察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人工低温处理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越冬抗寒生理指标的测定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1 细胞膜透性的测定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2 保护酶活性的测定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3 丙二醛(MDA)含量测定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4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5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6 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26-27页
3 结果与分析第27-57页
    3.1 冬季自然低温引起的外部情态变化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济南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扬州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越冬外部形态变化第28-31页
    3.2 低温胁迫对济南各竹种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第31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低温胁迫下叶片电导率的变化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低温胁迫下对济南不同竹种 LT50 的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低温胁迫对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1 低温胁迫对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活性的影响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2 低温胁迫对过氧化物酶(POD)活性的影响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低温胁迫对丙二醛(MDA)含量的影响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低温胁迫对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第38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5.1 低温胁迫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5.2 低温胁迫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5.3 低温胁迫对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第41-43页
    3.3 不同低温胁迫对扬州各竹种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第43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低温胁迫下叶片电导率的变化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低温胁迫下对扬州不同竹种 LT50 的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低温胁迫对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3.1 低温胁迫对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活性的影响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3.2 低温胁迫对过氧化物酶(POD)活性的影响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低温胁迫对丙二醛(MDA)含量的影响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低温胁迫对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第50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5.1 低温胁迫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5.2 低温胁迫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5.3 低温胁迫对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第53-54页
    3.4 抗寒性综合评定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隶属函数分析方法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隶属函数分析结果第55-57页
4 讨论第57-59页
    4.1 关于实验设计、抗寒指标与评价方法第57页
    4.2 越冬形态变化与 7 竹种抗寒性的关系第57页
    4.3 各项生理指标与 7 竹种抗寒性的关系第57-59页
5 结论第59-61页
参考文献第61-66页
致谢第66-67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典型样地的山东省森林碳储量及碳密度研究
下一篇:青檀嫩枝扦插技术及不定根形成过程中生理生化动态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