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前言 | 第11-13页 |
第一篇 文献综述 | 第13-23页 |
第一章 鸡痘病毒的研究进展 | 第13-19页 |
1.1 定义和分类 | 第13页 |
1.2 病毒的宿主范围 | 第13页 |
1.3 流行病学 | 第13-14页 |
1.4 形态特征和理化性质 | 第14页 |
1.5 病毒培养 | 第14页 |
1.6 鸡痘病毒的致病性 | 第14-15页 |
1.7 鸡痘病毒的诊断 | 第15-17页 |
1.8 防治 | 第17-18页 |
1.9 鸡痘病毒疫苗的相关研究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鸡葡萄球菌病的研究进展 | 第19-23页 |
2.1 定义和分类 | 第19页 |
2.2 葡萄球菌的形态、染色及培养 | 第19页 |
2.3 流行病学 | 第19-20页 |
2.4 致病性 | 第20页 |
2.5 临床症状 | 第20页 |
2.6 病理变化 | 第20-21页 |
2.7 诊断 | 第21页 |
2.8 预防和治疗 | 第21-23页 |
第二篇 研究内容 | 第23-54页 |
第一章 自然死亡肉种鸡的病理形态观察 | 第23-32页 |
1.1 材料 | 第23-24页 |
1.2 方法 | 第24-26页 |
1.3 结果 | 第26-31页 |
1.4 讨论 | 第31页 |
1.5 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二章 自然死亡肉种鸡的病原分离鉴定 | 第32-47页 |
2.1 材料 | 第32-34页 |
2.2 方法 | 第34-41页 |
2.3 结果 | 第41-45页 |
2.4 讨论 | 第45-46页 |
2.5 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三章 鸡痘病毒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体内感染试验 | 第47-54页 |
3.1 材料 | 第47页 |
3.2 方法 | 第47-48页 |
3.3 结果 | 第48-53页 |
3.4 讨论 | 第53页 |
3.5 小结 | 第53-54页 |
结论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61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1-63页 |
导师及作者简介 | 第63-64页 |
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