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代邓国、邓县的历史与文化
中文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绪论 | 第10-20页 |
(一) 选题缘由与论题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 选题缘由 | 第10-11页 |
2. 论题意义 | 第11-12页 |
(二) 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(三) 研究方法、写作思路与框架结构 | 第17-18页 |
(四) 主要观点和创新点 | 第18-19页 |
(五) 几点说明 | 第19-20页 |
一、邓国的历史与文化 | 第20-36页 |
(一) 邓国的地望与疆域 | 第20-25页 |
1. 邓国的地望 | 第20-21页 |
2. 邓国的疆域 | 第21-25页 |
(二) 邓国文化浅析 | 第25-32页 |
1. 邓国文化遗存的考古发现 | 第25-27页 |
2. 邓国文化的内涵 | 第27-30页 |
3. 邓国文化的特征 | 第30-32页 |
(三) 邓国之亡 | 第32-36页 |
1. 邓楚关系 | 第32-33页 |
2. 楚国灭邓 | 第33-34页 |
3. 邓复国之辩 | 第34-36页 |
二、楚属邓县的历史与文化 | 第36-66页 |
(一) 邓县的设置与楚国的管理 | 第36-42页 |
1. 邓县的设置 | 第36-37页 |
2. 楚国对邓县的管理 | 第37-42页 |
(二) 邓县楚文化管窥 | 第42-51页 |
1. 邓县楚文化的考古发现 | 第42-43页 |
2. 邓县楚文化的内涵 | 第43-48页 |
3. 邓县楚文化的特征 | 第48-50页 |
4. 邓县楚文化对楚文化发展的贡献 | 第50-51页 |
(三) 邓县社会蠡测 | 第51-63页 |
1. 聚落形态 | 第51-53页 |
2. 社会经济 | 第53-63页 |
(四) 邓县的易主 | 第63-66页 |
1. 从腹地到边陲 | 第63-64页 |
2. 秦国破邓 | 第64-66页 |
三、秦属邓县的历史与文化 | 第66-73页 |
(一) 秦对邓县的管理 | 第66-68页 |
1. 移民 | 第66-68页 |
2. 派遣官吏 | 第68页 |
(二) 秦属邓县的文化与社会 | 第68-73页 |
1. 秦属邓县文化概述 | 第68-71页 |
2. 邓县社会掠影 | 第71-73页 |
余论 | 第73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82页 |
后记 | 第82-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