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国家行政管理论文

发展型政策视角下吉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

论文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1章 绪论第8-16页
    1.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8-9页
    1.2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9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农村贫困人口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发展型社会政策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贫困治理与低保制度的关系第12-13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第13页
    1.4 文献综述第13-16页
第2章 吉林省现行农村低保制度及贫困治理措施评价第16-24页
    2.1 吉林省现行农村低保制度及其评价第16-20页
    2.2 吉林省农村贫困治理的配套措施及其评价第20-21页
    2.3 吉林省现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贫困治理的误区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对非政府组织和贫困群体的主动参与的忽视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将生活补助视为农村贫困治理的手段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公共资源、公共产品与市场资源的混同第22-24页
第3章 发展型社会政策在城市及发达农村地区的经验及启示第24-30页
    3.1 发展型社会政策在城市贫困治理中的经验及启示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发展型政策在城市贫困治理方面的经验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发展型政策在城市贫困治理的启示第25-26页
    3.2 发展型社会政策在发达农村地区治贫中的经验及启示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发展型政策在发达农村地区贫困治理的经验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发展型政策在发达农村地区贫困治理的启示第28-30页
第4章 发展型社会政策在吉林省农村低保中的应用第30-39页
    4.1 吉林省农村低保引入发展型社会政策的条件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吉林省实施社会政策理念的转变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吉林省农村贫困形式的转变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吉林省政府职能的转型第32页
    4.2 发展型社会政策在吉林省农村低保中的应用第32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吉林省经济增长趋势及总量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发展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财政投入第35-39页
第5章 发展型社会政策在我国未来农村贫困治理中的应用第39-49页
    5.1 农村贫困治理主体多元化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政府承担农村社会政策重构的主导作用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农村社区是治理贫困的重要载体第40-41页
    5.2 贫困群体的人力资本培育的对策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提高贫困群体的健康水平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加强农村贫困群体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增强贫困群体反贫困的迁移能力第43-44页
    5.3 提升贫困群体的社会资本的对策第44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基于社会地位的社会资本建设的对策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基于关系网络的社会资本建设的对策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基于社会资源的社会资本建设的对策第47-49页
结论第49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3页
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53页

论文共5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“农家书屋”政策的执行及有效性研究--以重庆市荣昌县瑶山村为个案
下一篇:资本的二重性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