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农家书屋”政策的执行及有效性研究--以重庆市荣昌县瑶山村为个案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8页 |
一、研究的缘起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(一) 选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二、相关研究梳理 | 第10-15页 |
(一) 文献综述 | 第10-12页 |
(二) 理论依据 | 第12-15页 |
三、研究方案 | 第15-16页 |
(一) 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(二) 研究思路 | 第16页 |
四、个案介绍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政策下沉:内容与响应 | 第18-24页 |
一、政府:政策的传递 | 第18-20页 |
(一) 试点阶段 | 第18-19页 |
(二) 推广阶段 | 第19页 |
(三) 扫尾阶段 | 第19-20页 |
二、村庄:选择的逻辑 | 第20-22页 |
(一) 响应上级指示 | 第20-21页 |
(二) 争做十佳示范村 | 第21-22页 |
(三) 完成考核指标 | 第22页 |
三、农民:缺失的主体 | 第22-24页 |
(一) 不知情的大多数 | 第22-23页 |
(二) 置身事外的消极态度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政策执行:建设与管理 | 第24-31页 |
一、书屋建设 | 第24-27页 |
(一) 选址——从便民到便管 | 第24-25页 |
(二) 配书——从自选到代选 | 第25-26页 |
(三) 选人——从民主到指派 | 第26-27页 |
(四) 验收——从实地到网络 | 第27页 |
二、书屋运行 | 第27-31页 |
(一) 管理:熟人社会的困境 | 第27-28页 |
(二) 借阅:图书供需的失衡 | 第28-29页 |
(三) 迎检:工作造假的无奈 | 第29-31页 |
第四章 政策绩效:结果与评价 | 第31-40页 |
一、政策结果 | 第31-33页 |
(一) 读者是谁 | 第31-32页 |
(二) 阅读什么 | 第32-33页 |
(三) 小结 | 第33页 |
二、村干部的评价 | 第33-36页 |
(一) “政策好是好,就是太理想了” | 第33-34页 |
(二) “能看的不在家,在家的看不了” | 第34-35页 |
(三) “还不如用这个钱干点实事” | 第35-36页 |
三、农民的期盼 | 第36-40页 |
(一) 缺乏关爱的老年人求健康 | 第36-37页 |
(二) 忙于生计的中年人盼发展 | 第37-38页 |
(三) 求知成长的青少年爱娱乐 | 第38-40页 |
第五章 结论:政策解释与挑战 | 第40-52页 |
一、惠农政策缘何不惠农 | 第40-48页 |
(一) 多元媒介的挑战 | 第40-42页 |
(二) 政策配套的缺失 | 第42-45页 |
(三) 主体动机的矛盾 | 第45-48页 |
二、惠农政策:以农民为中心 | 第48-52页 |
(一) 需求导向:构建惠农政策“民主”模式 | 第49-50页 |
(二) 功能扩展:农家书屋超出“书”的局限 | 第50-52页 |
附录 | 第52-54页 |
附录1:访谈对象目录 | 第52-53页 |
附录2:访谈提纲(村干部、村民)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9页 |
致谢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