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

天蓝苜蓿双接S.meliloti和A.tumefaciens后对Cu、Zn胁迫的响应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-24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3-14页
    1.2 土壤重金属污染概况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土壤重金属污染概述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土壤铜、锌污染特点及危害第17页
    1.3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植物修复技术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微生物修复技术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植物-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第19-20页
    1.4 接种豆科植物在金属胁迫土壤中的作用第20-21页
    1.5 选题的依据与研究意义第21-22页
    1.6 研究内容第22-23页
    1.7 技术路线第23-24页
第二章 不同浓度铜、锌胁迫下S.meliloti和A.tumefaciens双接菌对天蓝苜蓿的促生作用第24-35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4-25页
    2.2 实验材料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供试菌株及天蓝苜蓿种子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仪器设备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培养基及营养液试剂配方第25-26页
    2.3 实验方法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菌体纯化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菌株重金属耐受性测定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IAA定量测定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供试菌株的培养与菌悬液的制备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蛭石基质的制备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天蓝苜蓿种子萌发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天蓝苜蓿种植及接菌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8 植物生长指标测定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9 植物Cu、Zn含量的测定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0 数据分析第28-29页
    2.4 结果与分析第29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菌株Cu~(2+)、Zn~(2+)耐受能力测定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不同浓度Zn~(2+)胁迫下的天蓝苜蓿生长情况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不同浓度Cu~(2+)胁迫下的天蓝苜蓿生长情况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植物重金属积累量的测定第33-34页
    2.5 讨论第34-35页
第三章 Cu、Zn复合胁迫下双接菌对天蓝苜蓿生长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第35-51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5-36页
    3.2 实验材料第36页
    3.3 实验方法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菌悬液的制备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Cu、Zn污染基质的制备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天蓝苜蓿种子消毒催芽及种植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植物生长指标的测定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植物Cu、Zn含量的测定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植株生理变化的测定第36-39页
    3.4 结果与分析第39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Cu、Zn复合胁迫下不同接菌处理对植物生长性状的影响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不同接菌处理对天蓝苜蓿重金属积累能力的影响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Cu胁迫对天蓝苜蓿抗氧化酶活系统的影响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Cu、Zn复合污染对天蓝苜蓿抗氧化酶活系统的影响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对苜蓿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 3.5 讨论第49-51页
第四章 S.meliloti和A.tumefaciens双接菌对天蓝苜蓿共生固氮体系的影响第51-58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51页
    4.2 实验材料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供试菌株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仪器设备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实验试剂第52页
    4.3 实验方法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苜蓿种植及接菌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Cu、Zn污染基质的制备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苜蓿根瘤数的统计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植株固氮酶活的测定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植株N含量的测定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石蜡切片观察根瘤形态结构第52-54页
    4.4 结果与分析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双接菌对天蓝苜蓿结瘤、固氮酶活的影响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接菌处理对植株氮含量的影响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双接菌对根瘤显微结构的影响第55-56页
    4.5 讨论第56-58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8-61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不同浓度铜、锌胁迫下S.meliloti和A.tumefaciens双接菌对天蓝苜蓿的促生作用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Cu、Zn复合胁迫下双接菌对天蓝苜蓿生长及重金属积累的影响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Cu、Zn复合胁迫下双接菌对天蓝苜蓿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S.meliloti和A.tumefaciens双接菌对天蓝苜蓿共生固氮体系的影响第59页
    5.2 创新点第59-60页
    5.3 展望第60-61页
参考文献第61-73页
附录第73-75页
致谢第75-76页
作者简介第76页

论文共7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β-环糊精修饰的铁氧化物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
下一篇:厌氧氨氧化耦合工艺脱氮性能及受盐度和磁场影响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