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19页 |
1.1 选题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页 |
1.2.3 耐磨试验方法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3 研究目标、内容及拟解决关键问题 | 第16-17页 |
1.3.1 研究目标 | 第16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3.3 拟解决关键问题 | 第17页 |
1.4 工作安排与技术路线 | 第17-19页 |
1.4.1 工作安排 | 第17-18页 |
1.4.2 技术路线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地质背景概述 | 第19-26页 |
2.1 戴云山隧道简介 | 第19页 |
2.2 自然地理概况 | 第19-20页 |
2.2.1 地理位置 | 第19页 |
2.2.2 地形地貌 | 第19-20页 |
2.2.3 气象特征 | 第20页 |
2.3 区域地质特征 | 第20-21页 |
2.3.1 地层岩性 | 第20页 |
2.3.2 地质构造 | 第20-21页 |
2.3.3 地震动参数 | 第21页 |
2.4 水文地质条件 | 第21页 |
2.4.1 地表水特征 | 第21页 |
2.4.2 地下水特征 | 第21页 |
2.5 地温、地应力及岩爆预测与评价 | 第21页 |
2.6 凝灰岩概述 | 第21-26页 |
第3章 TBM滚刀破岩机理与滚刀磨损分析 | 第26-38页 |
3.1 TBM刀盘组成与滚刀特征分析 | 第26-32页 |
3.1.1 刀盘组成 | 第26-27页 |
3.1.2 滚刀布置方式 | 第27-31页 |
3.1.3 滚刀的运动特征 | 第31-32页 |
3.2 滚刀破岩机理与磨损分析 | 第32-38页 |
3.2.1 摩擦与磨损原理 | 第32-35页 |
3.2.2 滚刀破岩机理 | 第35-36页 |
3.2.3 滚刀磨损形式与机理分析 | 第36-38页 |
第4章 戴云山隧道凝灰岩室内试验研究 | 第38-50页 |
4.1 耐磨性试验 | 第38-39页 |
4.1.1 耐磨仪设计要求 | 第38页 |
4.1.2 耐磨试验参数要求与试验过程 | 第38-39页 |
4.2 基本物理性质试验 | 第39-40页 |
4.2.1 岩石干密度试验 | 第39页 |
4.2.2 岩石吸水率试验 | 第39-40页 |
4.2.3 岩石声波波速试验 | 第40页 |
4.3 基本力学性质试验 | 第40-41页 |
4.3.1 单轴压缩变形试验 | 第40-41页 |
4.3.2 单轴抗压试验 | 第41页 |
4.3.3 岩石拉压试验 | 第41页 |
4.4 刚性三轴压缩试验 | 第41-43页 |
4.4.1 三轴压缩试验概述 | 第41-42页 |
4.4.2 凝灰岩刚性伺服三轴压缩试验 | 第42-43页 |
4.5 岩样室内鉴定 | 第43-50页 |
第5章 凝灰岩耐磨性相关性研究 | 第50-66页 |
5.1 相关分析概述 | 第50-51页 |
5.2 凝灰岩耐磨性与基本物理性质相关性研究 | 第51-53页 |
5.2.1 耐磨性与干密度相关性研究 | 第51-52页 |
5.2.2 耐磨性与吸水率相关性研究 | 第52页 |
5.2.3 耐磨性与声波波速相关性研究 | 第52-53页 |
5.3 凝灰岩耐磨性与基本力学性质相关性研究 | 第53-57页 |
5.3.1 耐磨性与弹性模量相关性研究 | 第53-54页 |
5.3.2 耐磨性与泊松比相关性研究 | 第54-55页 |
5.3.3 耐磨性与单轴抗压强度相关性研究 | 第55-56页 |
5.3.4 耐磨性与抗拉强度相关性研究 | 第56-57页 |
5.4 凝灰岩耐磨性与三轴压缩性质相关性研究 | 第57-59页 |
5.4.1 耐磨性与无侧限残余强度相关性研究 | 第57-58页 |
5.4.2 耐磨性与峰值下C、φ值相关性研究 | 第58-59页 |
5.4.3 耐磨性与残值下C、φ值相关性研究 | 第59页 |
5.5 凝灰岩耐磨性与岩石组分相关性研究 | 第59-66页 |
5.5.1 耐磨性与所有岩样组分含量相关性研究 | 第59-61页 |
5.5.2 凝灰岩耐磨性与不含角砾、岩屑岩样组分相关性研究 | 第61-64页 |
5.5.3 凝灰岩组分结构对耐磨性的影响 | 第64-66页 |
结论 | 第66-68页 |
致谢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