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植物保护论文--农药防治(化学防治)论文--各种农药论文--除草剂(杀草剂)论文

氟咯草酮活性评价及在大蒜田应用技术初步研究

符号说明第4-8页
中文摘要第8-10页
Abstract第10-12页
1. 引言第13-24页
    1.1 杂草危害第13页
    1.2 大蒜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大蒜田杂草危害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大蒜田化学除草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.1 土壤处理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.2 茎叶处理法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我国大蒜田常用除草剂品种第15-16页
    1.3 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的研究进展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PDS酶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PDS酶抑制剂类除草剂作用机理第17-18页
    1.4 氟咯草酮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氟咯草酮的理化性质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氟咯草酮作用机理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氟咯草酮的水解和光解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氟咯草酮的研究现状第20-21页
    1.5 除草剂的混用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除草剂混用的原因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除草剂混用的原则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混用的目的和意义第22-23页
    1.6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3-24页
2. 材料和方法第24-32页
    2.1 试验材料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供试杂草和作物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供试化学试剂及试验仪器第25-26页
    2.2 试验方法第26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药剂配制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氟咯草酮适用作物研究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氟咯草酮杀草谱研究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氟咯草酮对大蒜田主要杂草生物活性及选择性指数测定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氟咯草酮对后茬作物影响研究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氟咯草酮和二甲戊灵混用的研究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6.1 氟咯草酮和二甲戊灵杀草谱试验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6.2 氟咯草酮与二甲戊灵混用防除大蒜田杂草的联合作用测定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田间药效试验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7.1 试验设计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7.2 试验地基本情况及试验当天天气情况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7.3 施药方法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7.4 调查、记录和测量方法第31-32页
3 结果与分析第32-47页
    3.1 氟咯草酮适用作物研究第32-33页
    3.2 氟咯草酮杀草谱研究第33-36页
    3.3 氟咯草酮对大蒜田主要杂草生物活性及选择性系数测定第36-38页
    3.4 氟咯草酮对后茬作物影响研究第38页
    3.5 氟咯草酮和二甲戊灵的混用研究第38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氟咯草酮与二甲戊灵的杀草谱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氟咯草酮与二甲戊灵混用防除大蒜田杂草的联合作用测定第39-43页
    3.7 田间药效试验第43-47页
4. 讨论第47-52页
    4.1 氟咯草酮适用作物研究第47-48页
    4.2 氟咯草酮杀草谱研究第48-49页
    4.3 氟咯草酮对大蒜田主要杂草生物活性及选择性系数测定第49页
    4.4 氟咯草酮对后茬作物影响研究第49-50页
    4.5 氟咯草酮和二甲戊灵的混用研究第50页
    4.6 田间药效试验第50-51页
    4.7 论文有待深入研究之处第51页
    4.8 论文创新之处第51-52页
5 结论第52-53页
6. 参考文献第53-57页
7. 致谢第57-58页
8.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58页

论文共5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抗吡虫啉棉蚜的交互抗药性及机理的研究
下一篇:棉花黄萎病菌落叶型菌系在山东的分布、毒素测定及生防细菌筛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