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6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21页 |
1.2.1 三维Douglas-Peucker算法 | 第13-14页 |
1.2.2 LOD模型算法研究现状 | 第14-20页 |
1.2.3 存在问题分析 | 第20-21页 |
1.3 研究目标及内容 | 第21-22页 |
1.3.1 研究目标 | 第21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1.4 技术路线 | 第22-23页 |
1.5 本文的内容安排 | 第23-26页 |
第二章 三维Douglas-Peucker算法原理与改进 | 第26-36页 |
2.1 Douglas-peucker算法基本理论 | 第26-32页 |
2.1.1 概述 | 第26页 |
2.1.2 DP算法的基本原理 | 第26-27页 |
2.1.3 三维Douglas-Peucker算法原理 | 第27-32页 |
2.2 3D_DP算法中首基面的改进 | 第32-35页 |
2.2.1 算法改进原理 | 第32页 |
2.2.2 实验验证及分析 | 第32-35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三章 基于 3D_DP算法的河网要素与DEM同步简化方法 | 第36-52页 |
3.1 引言 | 第36-37页 |
3.2 利用弯曲调节指数对 3D_DP算法的改进 | 第37-41页 |
3.2.1 河流弯曲大小的判定和比较 | 第37-38页 |
3.2.2 弯曲调节指数 | 第38-40页 |
3.2.3 地形地貌的划分 | 第40-41页 |
3.3 河流选取及等级的确定 | 第41-48页 |
3.3.1 河流选取指标的确定 | 第41-43页 |
3.3.2 河流选取指标的计算及等级划分 | 第43-48页 |
3.4 空间三维河流要素与DEM同步简化算法 | 第48-49页 |
3.4.1 同步简化方法的基本思想 | 第48-49页 |
3.4.2 空间冲突及消除 | 第49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9-52页 |
第四章 基于 3D_DP算法的河网线矢量与DEM同步LOD建模 | 第52-76页 |
4.1 LOD技术与地图综合的区别与联系 | 第52页 |
4.2 河网线矢量与DEM同步LOD算法设计 | 第52-59页 |
4.2.1 算法总体设计思想和流程 | 第53-55页 |
4.2.2 算法数据结构设计 | 第55-59页 |
4.3 预处理阶段的工作 | 第59-64页 |
4.3.1 数据分块 | 第59-61页 |
4.3.2 边界提取 | 第61-62页 |
4.3.3 基于 3D_DP算法的点集重要性程度排序 | 第62-64页 |
4.4 模型空间误差计算 | 第64-66页 |
4.5 河流约束Delaunay构网 | 第66-69页 |
4.5.1 加河流约束的Delaunay构网 | 第66-68页 |
4.5.2 局部多边形三角化 | 第68-69页 |
4.6 实时构网 | 第69-72页 |
4.6.1 屏幕投影误差的计算 | 第69-71页 |
4.6.2 实时动态显示 | 第71-72页 |
4.7 视域裁剪 | 第72-74页 |
4.8 本章小结 | 第74-76页 |
第五章 实验系统设计与分析 | 第76-98页 |
5.1 实验系统设计 | 第76-80页 |
5.1.1 软硬件环境 | 第76-77页 |
5.1.2 系统界面 | 第77-78页 |
5.1.3 系统功能 | 第78-80页 |
5.2 实验数据预处理 | 第80-81页 |
5.2.1 实验数据选择 | 第80-81页 |
5.2.2 实验数据预处理 | 第81页 |
5.3 实验验证及分析 | 第81-96页 |
5.3.1 同步简化方法实验验证及分析 | 第81-88页 |
5.3.2 同步LOD建模实验验证及分析 | 第88-96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96-98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98-102页 |
6.1 主要研究工作 | 第98-99页 |
6.2 研究创新点 | 第99页 |
6.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| 第99-10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2-112页 |
致谢 | 第112-114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14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14页 |
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| 第11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