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--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--生活、居住、交通论文

“五社联动”在基层社区治理中的实践研究--以合肥F社区为例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导论第10-21页
    一、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选题缘由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研究意义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五社联动概念第11-12页
    二、文献综述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关于“三社联动”与“五社联动”的理论研究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关于“三社联动”与“五社联动”的实践研究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简要评述第16页
    三、理论基础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公民参与理论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民主治理理论第17-18页
    四、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研究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19-21页
第二章 F社区“五社联动”社区治理创新实践第21-34页
    一、F社区社会治理概况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成立“乐治方兴”专项基金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专项基金下的“五社”分工第22-23页
    二、“五社联动”在两个典型小区的项目化运作现状第23-3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两个居民区概况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项目化运作现状第24-31页
    三、“五社联动”实践成效差异及成因分析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小区文化背景差异影响项目运作发展方向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驻点社工机构背景文化差异导致服务内容不同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总结第32-34页
第三章 “五社联动”在基层社区治理中的积极经验与发展困境第34-41页
    一、积极经验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多维度协同参与基层社区治理工作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社区自治展现智慧化管理手法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重点倾斜的项目化运作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“基础服务+提升服务+特色服务”的推动路径第37-38页
    二、发展困境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联动机制不够健全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居民参与程度有待提高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社区治理人才短缺,急需招募与培养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社区社会组织孵化与发展受限第40-41页
第四章 “五社联动”模式在基层社区治理中的优化路径第41-49页
    一、完善联动机制,推进基层社区治理工作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学习先进经验,完善社区联动机制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以公民参与、民主治理理论为依据,扎实推进基层社区治理工作第42-43页
    二、招募与培养社区人才,筹建志愿团队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社区治理人才的招募与培养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社区领袖的挖掘与培养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筹建志愿者团队第44-45页
    三、因地制宜,推行个性化社会服务项目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康园小区个性化项目服务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蓝山小区个性化项目服务第46-47页
    四、加强“孵化功能”,发挥社区服务平台作用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社区服务中心孵化培育现状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改良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和培育模式第47-49页
结语第49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3页
致谢第53-54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“回迁安置社区”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--以新桥机场长岗镇为例
下一篇:绩溪《章氏家训》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