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初等教育论文--教师与学生论文--教师、班主任论文

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视域下晋江市小学教师交流问题与对策研究

中文摘要第2-3页
Abstract第3页
中文文摘第4-9页
绪论第9-18页
    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实践上促进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发展第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聚焦教师交流研究对象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拓宽教师交流认识的视角范围第10-11页
    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-1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国外义务教育教师交流研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国内义务教育教师交流研究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国内外教师交流制度研究评析与总结第15-16页
    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文献法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访谈法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问卷调查法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综合分析法第16-18页
第一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第18-26页
    第一节 理论基础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教育公平理论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第19页
    第二节 基本概念界定第19-2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发展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教师交流第21-26页
第二章 晋江市小学教师交流政策背景第26-37页
    第一节 晋江市小学教育概况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晋江市基本情况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晋江市小学教育管理概况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晋江市小学教师流动背景第27-28页
    第二节 晋江市小学教师交流相关政策背景第28-3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国家教师交流政策的宏观导向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福建省教师交流政策的推动执行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晋江市小学教师交流的现行方案第33-37页
第三章 晋江市小学教师交流现状分析第37-46页
    第一节 问卷、访谈与调研过程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调查问卷情况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访谈情况第37页
    第二节 调查对象信息统计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基本信息统计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参与交流教师人数统计第38-39页
    第三节 调查基本结论分析第39-4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教师交流群体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教师交流效果分析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一线小学教师交流建议第42-46页
第四章 晋江市小学教师交流实施困境及原因分析第46-52页
    第一节 师资配置的城镇倾向是教师难交流的根本原因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教师交流的农村倾向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社会家长“择师”现象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城乡生源质量非均衡发展第47-48页
    第二节 教师交流政策制定、执行不完善是教师难交流的重要原因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小学教师对交流的宏观意义认识不足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交流时间短与交流效果之间的矛盾性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有待完善的小学教师交流激励制度第49-50页
    第三节 小学教育的特殊性是教师难交流的直接原因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小学生个体及学习的稳定性特点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小学教育的全面性与专业性特点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小学教师女教师为主的群体特点第51-52页
第五章 完善义务教育小学教师交流管理的对策思考第52-61页
    第一节 完善教师交流政策制定,加大教师交流宣传力度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主体参与,建立交流共同愿景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政策宣传,激发主动交流意愿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资源共享,推广区域交流平台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明确需要,探寻专业发展路径第53-54页
    第二节 完善小学教师交流制度,推动教师交流执行环境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实行阳光选拔,确保教师公平交流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加大教育投入,提升教师交流意愿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优化激励机制,保障交流持续力度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完善考核制度,推动教师实效进行第56-57页
    第三节 完善小学教师管理制度,实行动态精细交流管理第57-6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设置专项人事管理,确保交流动态进行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合理配置教师岗位,动态管理交流人员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引进高端教育人才,优质教师交流先行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创新教师交流模式,多种模式共存发展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细化交流工作程序,精细化管理促实效第59-61页
结论第61-63页
附录1: 访谈提纲第63-64页
附录2: 晋江市小学教师交流现状调查问卷第64-67页
参考文献第67-73页
致谢第73-74页
个人简历第74-76页

论文共7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美国加州教学表现性评价方案--CalTPA研究
下一篇:台湾指定科目考试生物科试卷结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