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经济概况、经济史、经济地理论文--中国经济论文--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--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

基于粗糙集和可拓分析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

摘要第9-10页
Abstract第10-11页
1 绪论第12-19页
    1.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2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循环经济发展及综合评价研究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粗糙集属性约简研究现状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可拓理论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第15页
    1.3 本文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主要创新点第16页
    1.4 本文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技术路线第17页
    1.5 本文组织结构第17-19页
2 粗糙集及可拓理论方法综述第19-24页
    2.1 粗糙集基本理论第19页
    2.2 可拓方法相关理论第19-20页
    2.3 常用指标构建方法综述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物质流分析方法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生态经济效率法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能值分析方法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归纳法第21页
    2.4 常用循环经济评价方法综述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多属性决策方法(MODM)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统计分析方法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灰色系统理论与灰色综合评价方法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智能化评价方法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模糊评价方法第22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2-24页
3 基于粗糙集属性约简的循环经济指标生成方法第24-29页
    3.1 循环经济指标体系信息系统模型第24-25页
    3.2 连续指标属性离散化第25-26页
    3.3 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约简集第26-27页
    3.4 最优指标体系约简集第27页
    3.5 模型判别准则第27-28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28-29页
4 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可拓综合评价和SD模型第29-34页
    4.1 循环经济发展的经典域、节域和评价对像第29-30页
    4.2 关联度计算及距的确定第30-31页
    4.3 评价指标权系数的计算第31页
    4.4 评价等级评定第31-32页
    4.5 SD模型第32-33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33-34页
5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实证研究第34-49页
    5.1 甘肃省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4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初始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约简第36-41页
    5.2 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指标阈值及权重确定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第41-42页
    5.3 甘肃省循环经济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第42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因果关系图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关系流图设计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主要变量函数关系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模型有效性检验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政策仿真结果第47-48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48-49页
6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系统开发第49-53页
    6.1 系统设计图第49页
    6.2 系统首页面第49-50页
    6.3 评价设置页面第50-51页
    6.4 指标统计分析页面第51-52页
    6.5 其他页面功能介绍第52页
    6.6 本章小结第52-53页
7 总结与展望第53-55页
    7.1 本文工作总结第53页
    7.2 问题与展望第53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59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和参与的科研项目目录第59-60页
致谢第60页

论文共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“俞晓群时期”海豚出版社经营策略研究
下一篇:基于智能卡的身份认证方案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