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选题理由 | 第10-11页 |
1.1.1 学术价值 | 第10页 |
1.1.2 实践价值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3 研究方法及内容结构 | 第13-15页 |
第2章 家庭暴力法律概念沿革 | 第15-23页 |
2.1 家庭暴力的理论基础 | 第15-17页 |
2.2 家庭暴力法律概念的横向分析 | 第17-23页 |
2.2.1 国际条约中家庭暴力的法律概念 | 第18-19页 |
2.2.2 各国(地区)实践中家庭暴力的法律概念 | 第19-23页 |
第3章 《反家暴法》中家庭暴力的法律概念分析 | 第23-36页 |
3.1 家庭暴力的主体范围 | 第24-27页 |
3.1.1 家庭成员的界定 | 第25-26页 |
3.1.2 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的界定 | 第26-27页 |
3.2 家庭暴力的行为方式 | 第27-33页 |
3.2.1 身体侵害行为 | 第27-28页 |
3.2.2 精神侵害行为 | 第28-29页 |
3.2.3 性暴力行为 | 第29-32页 |
3.2.4 经济控制行为 | 第32-33页 |
3.3 司法实践对于家庭暴力法律概念的认定 | 第33-36页 |
3.3.1 前配偶属于家庭成员范围的司法认定 | 第33-34页 |
3.3.2 威胁作为一种家庭暴力的行为方式的司法认定 | 第34-36页 |
第4章 对《反家庭暴力法》中家庭暴力范围界定的评析 | 第36-39页 |
4.1 家庭暴力范围界定之优点 | 第36-37页 |
4.2 家庭暴力范围界定之缺点 | 第37-39页 |
结语 | 第39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致谢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