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津县石碑凹村乡村旅游规划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0-11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1-15页 |
1.3.1 国外研究概况 | 第11-12页 |
1.3.2 国内研究概况 | 第12-15页 |
1.4 研究内容、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5-18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4.3 研究技术路线图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乡村旅游及相关内容概述 | 第18-26页 |
2.1 乡村旅游及相关概念概述 | 第18-19页 |
2.1.1 乡村旅游概念阐述 | 第18页 |
2.1.2 相关概念阐述 | 第18-19页 |
2.2 乡村旅游的特性与分类 | 第19-22页 |
2.2.1 乡村旅游的特性 | 第19-20页 |
2.2.2 乡村旅游的分类 | 第20-22页 |
2.3 乡村旅游规划理论与原则 | 第22-26页 |
2.3.1 规划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3.2 乡村旅游规划原则 | 第23-26页 |
第3章 乡村旅游案例分析 | 第26-36页 |
3.1 洛阳孟津卫坡村乡村旅游规划 | 第26-28页 |
3.1.1 项目概况 | 第26-27页 |
3.1.2 特色内容分析 | 第27-28页 |
3.1.3 可借鉴之处 | 第28页 |
3.2 安徽绩溪龙川村乡村旅游规划 | 第28-30页 |
3.2.1 项目概况 | 第28-29页 |
3.2.2 特色内容分析 | 第29页 |
3.2.3 可借鉴之处 | 第29-30页 |
3.3 成都郫县农科村农家乐旅游 | 第30-31页 |
3.3.1 项目概况 | 第30-31页 |
3.3.2 特色内容分析 | 第31页 |
3.3.3 可借鉴之处 | 第31页 |
3.4 美国黑莓牧场 | 第31-33页 |
3.4.1 项目概况 | 第31-32页 |
3.4.2 特色内容分析 | 第32-33页 |
3.4.3 可借鉴之处 | 第33页 |
3.5 法国普罗旺斯旅游小镇 | 第33-35页 |
3.5.1 项目概况 | 第33-34页 |
3.5.2 特色内容分析 | 第34-35页 |
3.5.3 可借鉴之处 | 第35页 |
3.6 案例分析总结 | 第35-36页 |
第4章 孟津县石碑凹村乡村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| 第36-54页 |
4.1 石碑凹村现状概况分析 | 第36-41页 |
4.1.1 区位现状 | 第36-37页 |
4.1.2 历史沿革 | 第37页 |
4.1.3 自然条件 | 第37页 |
4.1.4 上位规划 | 第37-38页 |
4.1.5 交通现状 | 第38-39页 |
4.1.6 用地现状 | 第39页 |
4.1.7 古建筑现状 | 第39-41页 |
4.2 石碑凹村旅游资源分类、分析及评价 | 第41-48页 |
4.2.1 旅游资源分类 | 第41-42页 |
4.2.2 资源特色分析 | 第42-43页 |
4.2.3 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| 第43-48页 |
4.3 石碑凹乡村旅游发展SWOT分析 | 第48-50页 |
4.3.1 优势 | 第48-49页 |
4.3.2 劣势 | 第49页 |
4.3.3 机遇 | 第49-50页 |
4.3.4 挑战 | 第50页 |
4.4 乡村旅游市场分析及预测 | 第50-54页 |
4.4.1 市场现状分析 | 第50页 |
4.4.2 客源市场分析 | 第50-51页 |
4.4.3 未来市场预测 | 第51-54页 |
第5章 石碑凹乡村旅游规划 | 第54-84页 |
5.1 规划原则 | 第54-55页 |
5.2 规划依据 | 第55页 |
5.3 规划目标 | 第55页 |
5.4 规划定位 | 第55-56页 |
5.4.1 市场定位 | 第55-56页 |
5.4.2 形象定位 | 第56页 |
5.5 规划思路 | 第56-57页 |
5.6 功能分区 | 第57-59页 |
5.7 石碑凹乡村旅游项目规划设计 | 第59-65页 |
5.7.1 湿地景观带 | 第59-60页 |
5.7.2 古建游览区 | 第60-61页 |
5.7.3 牡丹培育区 | 第61-62页 |
5.7.4 果蔬采摘板块 | 第62-63页 |
5.7.5 农家度假板块 | 第63-64页 |
5.7.6 传统农业板块 | 第64-65页 |
5.8 石碑凹乡村旅游游线设计 | 第65-66页 |
5.9 石碑凹乡村旅游游客容量估算 | 第66-67页 |
5.10 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| 第67-70页 |
5.10.1 绿地系统规划思想 | 第67页 |
5.10.2 绿地系统规划原则 | 第67页 |
5.10.3 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| 第67-70页 |
5.11 石碑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| 第70-76页 |
5.11.1 交通规划 | 第70-71页 |
5.11.2 给水规划 | 第71-72页 |
5.11.3 排水规划 | 第72-73页 |
5.11.4 电力规划 | 第73-74页 |
5.11.5 电信规划 | 第74页 |
5.11.6 消防避灾规划 | 第74-75页 |
5.11.7 环卫规划 | 第75-76页 |
5.12 特色景观规划设计 | 第76-82页 |
5.12.1 缤纷花田 | 第76-77页 |
5.12.2 湿地风光 | 第77页 |
5.12.3 建筑景观设计 | 第77-80页 |
5.12.4 景观小品设计 | 第80-82页 |
5.13 石碑凹村乡村旅游开发的对策和措施 | 第82-84页 |
5.13.1 政府主导,村民参与 | 第82-83页 |
5.13.2 培养人才,提升意识 | 第83页 |
5.13.3 大力宣传,提高知名度 | 第83页 |
5.13.4 保护资源,永续发展 | 第83-84页 |
第6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84-86页 |
6.1 结论 | 第84页 |
6.2 讨论 | 第84-86页 |
6.2.1 创新点 | 第84-85页 |
6.2.2 不足之处 | 第85-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6-90页 |
附录Ⅰ 石碑凹村乡村旅游规划文本 | 第90-98页 |
附录Ⅱ 附图 | 第98-100页 |
致谢 | 第10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