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1页 |
1.1 微波吸收材料 | 第10-15页 |
1.1.1 吸波材料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 | 第10-12页 |
1.1.2 典型的吸波材料 | 第12-15页 |
1.1.3 吸波材料的性能要求 | 第15页 |
1.2 粉煤灰空心微珠 | 第15-18页 |
1.2.1 粉煤灰空心微珠的基本特征 | 第15-16页 |
1.2.2 粉煤灰空心微珠表面金属化 | 第16-17页 |
1.2.3 粉煤灰空心微珠与功能性金属氧化物的复合 | 第17-18页 |
1.3 铁氧体的晶体结构与制备技术 | 第18-19页 |
1.3.1 铁氧体的晶体结构与磁学特征 | 第18页 |
1.3.2 铁氧体的主要制备工艺 | 第18-19页 |
1.4 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| 第19-21页 |
1.4.1 研究意义 | 第19-20页 |
1.4.2 主要内容 | 第20页 |
1.4.3 主要工作量 | 第20-21页 |
第2章 空心微珠表面化学镀Ni研究 | 第21-34页 |
2.1 实验与表征方法 | 第21-24页 |
2.1.1 原料与试剂 | 第21-22页 |
2.1.2 实验方法与步骤 | 第22-23页 |
2.1.3 表征与测试 | 第23页 |
2.1.4 电磁参数测定与反射率损耗计算 | 第23-24页 |
2.2 结果与讨论 | 第24-32页 |
2.2.1 空心微珠化学镀前后的特征 | 第24-26页 |
2.2.2 银胶活化的镀Ni形貌与机理 | 第26-28页 |
2.2.3 APTS偶联活化的镀Ni形貌与机理 | 第28-30页 |
2.2.4 复合粉体的电磁性能 | 第30-32页 |
2.3 小结 | 第32-34页 |
第3章 溶胶—凝胶自蔓延燃烧法合成铁氧体粉体的机理研究 | 第34-43页 |
3.1 实验与表征方法 | 第35页 |
3.1.1 样品制备 | 第35页 |
3.1.2 表征与测试 | 第35页 |
3.2 结果与讨论 | 第35-42页 |
3.2.1 干凝胶的XRD及红外光谱分析 | 第35-38页 |
3.2.2 氨水用量对合成粉体物相及结晶度的影响 | 第38-40页 |
3.2.3 干凝胶自蔓延燃烧机理研究 | 第40-42页 |
3.3 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4章 NiFe_2O_4与空心微珠的复合及特征 | 第43-61页 |
4.1 实验与表征方法 | 第43-45页 |
4.1.1 原料与试剂 | 第43页 |
4.1.2 NiFe_2O_4纳米粉体的合成工艺 | 第43-44页 |
4.1.3 NiFe_2O_4/空心微珠复合粉体的制备 | 第44-45页 |
4.1.4 测试与表征 | 第45页 |
4.2 结果与讨论 | 第45-59页 |
4.2.1 合成工艺对NiFe_2O_4形成的影响 | 第45-49页 |
4.2.1.1 热处理温度对产物物相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4.2.1.2 形貌与红外光谱(IR)分析 | 第47-49页 |
4.2.2 复合粉体的表征 | 第49-53页 |
4.2.2.1 复合粉体的物相分析 | 第49-50页 |
4.2.2.2 复合机理分析 | 第50-53页 |
4.2.3 电磁性能表征及其特征 | 第53-59页 |
4.2.3.1 NiFe_2O_4的电磁参数与微波损耗性能 | 第53-56页 |
4.2.3.2 复合粉体的电磁参数与微波损耗性能 | 第56-59页 |
4.3 小结 | 第59-61页 |
第5章 BaFe_(12)O_(19)/空心微珠复合粉体制备与表征 | 第61-73页 |
5.1 实验与表征方法 | 第61-63页 |
5.1.1 原料与试剂 | 第61-62页 |
5.1.2 BaFe_(12)O_(19)粉末的合成 | 第62页 |
5.1.3 复合粉体的制备 | 第62-63页 |
5.1.4 测试与表征 | 第63页 |
5.2 结果与讨论 | 第63-71页 |
5.2.1 Ba-Fe凝胶的热分解过程与物相变化 | 第63-65页 |
5.2.2 复合粉体的物相分析 | 第65-69页 |
5.2.3 复合粉体的形貌特征 | 第69-70页 |
5.2.4 复合粉体的电磁性能 | 第70-71页 |
5.3 小结 | 第71-73页 |
第6章 主要结论 | 第73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81页 |
附录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