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0-23页 |
1.1 非寄主抗病性概述 | 第10-16页 |
1.1.1 非寄主抗病性的构成 | 第10-13页 |
1.1.2 典型的非寄主抗病性 | 第13-14页 |
1.1.3 非寄主抗病性与基因对基因抗病性的联系 | 第14-16页 |
1.2 植物的主要抗病反应 | 第16页 |
1.2.1 过敏性坏死反应 | 第16页 |
1.2.2 活性氧迸发 | 第16页 |
1.2.3 乳突积累 | 第16页 |
1.3 细胞骨架概述 | 第16-20页 |
1.3.1 微丝骨架的研究进展 | 第17-18页 |
1.3.2 微丝的形态结构 | 第18页 |
1.3.3 微丝结合蛋白 | 第18-19页 |
1.3.4 微丝骨架功能概述 | 第19-20页 |
1.4 细胞骨架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作用 | 第20-21页 |
1.4.1 抗病反应中的骨架重组 | 第20页 |
1.4.2 细胞骨架参与非寄主抗病性 | 第20页 |
1.4.3 微丝骨架与抗病反应发生的关系 | 第20-21页 |
1.5 小麦白粉菌及辣椒在非寄主互作中的研究概况 | 第21页 |
1.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辣椒与小麦白粉菌非寄主互作研究 | 第23-39页 |
2.1 材料与方法 | 第23-24页 |
2.1.1 供试植物与病原菌 | 第23页 |
2.1.2 H_2O_2 的组织化学定位 | 第23页 |
2.1.3 过敏性坏死的染色观察 | 第23-24页 |
2.1.4 乳突观察 | 第24页 |
2.1.5 显微镜观察 | 第24页 |
2.1.6 统计分析 | 第24页 |
2.2 结果 | 第24-29页 |
2.2.1 小麦白粉菌孢子萌发 | 第24-25页 |
2.2.2 H_2O_2 积累 | 第25-27页 |
2.2.3 过敏性坏死反应 | 第27-28页 |
2.2.4 乳突积累 | 第28-29页 |
2.3 讨论 | 第29-39页 |
第三章 微丝骨架在辣椒与小麦白粉菌互作中作用的研究 | 第39-51页 |
3.1 材料与方法 | 第39-40页 |
3.1.1 供试植物与病原菌 | 第39页 |
3.1.2 药物配制及注射浓度 | 第39页 |
3.1.3 药物注射方法与病菌接种 | 第39页 |
3.1.4 H_2O_2 的染色观察 | 第39-40页 |
3.1.5 过敏性坏死的染色观察 | 第40页 |
3.1.6 乳突的染色观察 | 第40页 |
3.1.7 胼胝质的染色观察 | 第40页 |
3.1.8 显微镜观察 | 第40页 |
3.2 结果与分析 | 第40-47页 |
3.2.1 小麦白粉菌在辣椒叶片上的萌发情况 | 第40-41页 |
3.2.2 LB 处理对H_2O_2 积累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3.2.3 LB 处理对过敏性坏死反应发生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3.2.4 LB 处理对乳突形成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3.2.5 LB 处理对胼胝质积累的影响 | 第44-46页 |
3.2.6 LB 处理对非致病菌侵入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3.3 讨论 | 第47-51页 |
图 | 第51-63页 |
结论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