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水利工程论文--水工勘测水工设计论文--水工勘测论文

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土膨胀本构模型试验研究

作者简介第5-6页
摘要第6-9页
ABSTRACT第9-12页
第一章 绪论第16-27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6-17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7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膨胀土基本特性研究现状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膨胀土本构模型研究现状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3-24页
    1.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4-27页
第二章 研究区膨胀土基本特性试验第27-64页
    2.1 工程概况及研究区膨胀土成因简介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南水北调中线概况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研究区膨胀土成因简介第28页
    2.2 膨胀土基本物性指标试验研究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南阳弱膨胀土基本物理特性指标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南阳中膨胀土基本物理特性指标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邯郸强膨胀土基本物理特性指标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三种膨胀土基本物性指标对比分析第32页
    2.3 膨胀土的压实特性试验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试验介绍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试验结论与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 2.4 膨胀土膨胀与收缩特性试验第35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自由膨胀率试验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膨胀力试验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收缩特性试验第42-45页
    2.5 膨胀土的三轴压缩试验第45-5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试验介绍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试验成果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结论与分析第50-52页
    2.6 膨胀土矿物成分分析第52-57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试验简介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试验成果及结论分析第53-57页
    2.7 膨胀土Zeta电位试验研究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2.7.1 粘土表面Zeta电位简介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2.7.2 Zeta电位试验步骤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2.7.3 试验结果分析第58-59页
    2.8 膨胀土阳离子交换量试验第59-62页
        2.8.1 试验简介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2.8.2 试验成果及结论分析第61-62页
    2.9 本章小结第62-64页
第三章 K_0膨胀本构模型试验研究第64-120页
    3.1 试验简介第64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膨胀土的有荷膨胀率试验第64-67页
    3.2 南阳弱膨胀土有荷膨胀本构模型研究第67-7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膨胀本构模型公式的建立第69-7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经验公式的验证第76-78页
    3.3 南阳中膨胀土有荷膨胀本构模型研究第78-9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78-8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膨胀本构模型公式的建立第81-8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经验公式的验证第87-90页
    3.4 邯郸强膨胀土有荷膨胀本构模型研究第90-10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90-9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膨胀本构模型公式的建立第96-10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经验公式的验证第104-107页
    3.5 K_0膨胀本构模型一般表达式及参数取值探讨第107-11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膨胀本构模型的一般表达式第108-10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参数的取值范围探讨第109-113页
    3.6 K_0膨胀本构模型的应用探讨第113-118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膨胀土处理层厚及渠坡衬砌厚度确定第113-115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重塑样膨胀潜势能定量计算探讨第115-117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膨胀土地基隆起量估算第117-118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118-120页
第四章 膨胀土三轴膨胀本构模型研究第120-131页
    4.1 试验仪器与试验方法介绍第120-12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仪器简介第120-12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试验介绍第121-123页
    4.2 南阳中膨胀土三轴膨胀本构经验模型建立第123-12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试验结果第123-12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成果分析与公式建立第124-127页
    4.3 邯郸强膨胀土三轴膨胀本构经验模型建立第127-13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试验结果第127-12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公式的建立第128-130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130-131页
第五章 K_0膨胀与三轴膨胀相关性分析第131-143页
    5.1 反分析平均静止侧压力系数第131-13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反分析南阳中膨胀土平均侧压力系数第131-13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反分析邯郸强膨胀土平均侧压力系数第135-138页
    5.2 反演的平均静止侧压力系数规律性分析第138-14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土的静止侧压力形成机制第138-13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K_0值规律性分析第139-143页
第六章 模型公式应用计算的程序实现第143-148页
    6.1 软件简介第143页
    6.2 计算模块简介第143-148页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48-152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148-150页
    7.2 展望第150-152页
附录1 三轴试验自动绘图计算程序第152-154页
致谢第154-155页
参考文献第155-158页

论文共15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腐植酸生态功能性肥料的研究
下一篇:北京生物医药科技园区竞争力分析与战略选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