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诉讼法论文--民事诉讼法论文

论司法最终解决原则

致谢第4-5页
内容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引论第10-15页
    1. 问题意识第10-11页
    2. 研究意义与价值第11页
    3. 研究现状第11-14页
    4. 研究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5. 内容框架第15页
一、司法最终解决原则的问题背景——主管制度与非正常救济第15-23页
    (一) 主管制度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 前苏联民事诉讼法中的法院主管制度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 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法院主管制度的原因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3.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主管第19-21页
    (二) 立案难问题第21-22页
    (三) 非正常救济第22-23页
二、司法最终解决原则的比较法考察——兼论俄罗斯对主管制度的扬弃第23-34页
    (一) 英国民事诉讼程序第24-28页
    (二) 美国民事诉讼程序第28-31页
    (三) 德日民事诉讼程序第31-33页
    (四) 俄罗斯对前苏联主管制度的扬弃第33-34页
三、司法最终解决原则的理论基础——司法权性质与诉权保障第34-44页
    (一) 司法权的性质第35-40页
        1. 司法权的判断权属性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 司法权运行的组织保障和程序保障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 司法权的终局性第39-40页
    (二) 诉权的保障第40-44页
        1. 诉权的概念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 诉权的权利属性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 诉权的保障与司法最终解决原则第43-44页
四、司法最终解决原则的概念——兼与司法救济原则比较第44-52页
    (一) 司法最终解决原则界定的现状及评析第44-46页
    (二) 司法最终解决原则概念的展开第46-51页
        1. 司法最终解决原则之文意解释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 司法最终解决原则之体系解释第48-51页
    (三) 司法最终解决原则与救济原则第51-52页
五、司法最终解决原则下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——主管与起诉第52-64页
    (一) 变革主管制度第52-55页
    (二) 完善起诉制度第55-58页
    (三) 诉之利益与司法救济的强化第58-64页
        1. 诉之利益及其本质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2. 诉之利益的功能与依法审判原则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 诉之利益与依法审判原则的再阐释第61-64页
结语第64-67页
参考文献第67-72页
后记第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研究
下一篇:Eileen Changs Self-Translation Practi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