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供问题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引言 | 第9-10页 |
第1章 翻供概述 | 第10-14页 |
1.1 翻供的含义 | 第10页 |
1.2 翻供的特征 | 第10-11页 |
1.2.1 翻供的主体 | 第10页 |
1.2.2 翻供的前提条件 | 第10-11页 |
1.2.3 翻供的形式 | 第11页 |
1.2.4 翻供的时限 | 第11页 |
1.2.5 翻供的内容和法律性质 | 第11页 |
1.3 翻供的分类 | 第11-12页 |
1.4 翻供的作用 | 第12-14页 |
第2章 我国翻供现象产生的原因 | 第14-21页 |
2.1 制度原因 | 第14-17页 |
2.1.1 有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规定不合理 | 第14-15页 |
2.1.2 缺乏沉默权制度 | 第15-17页 |
2.2 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的心理原因 | 第17-18页 |
2.2.1 侥幸心理 | 第17-18页 |
2.2.2 畏罪心理 | 第18页 |
2.3 外界因素的影响 | 第18-20页 |
2.3.1 刑讯逼供 | 第18-19页 |
2.3.2 监管不严 | 第19-20页 |
2.3.3 家属、律师参与 | 第20页 |
2.4 其他原因 | 第20-21页 |
第3章 抑制我国翻供现象的措施 | 第21-40页 |
3.1 取消如实陈述义务的规定,确立沉默权 | 第21-25页 |
3.2 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| 第25-31页 |
3.2.1 提出排除非法证据的主体 | 第25-26页 |
3.2.2 明确法官排除非法实物证据的裁量标准 | 第26-27页 |
3.2.3 关于“毒树之果” | 第27-28页 |
3.2.4 以欺骗手段获取的口供的排除 | 第28-31页 |
3.3 针对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的心理预防 | 第31-32页 |
3.4 加强羁押场所的监督管理工作 | 第32-33页 |
3.5 确立取证的监督和惩戒制度 | 第33页 |
3.6 扩大律师的程序参与权 | 第33-37页 |
3.6.1 保证律师参与诉讼的充分性 | 第34-35页 |
3.6.2 保证律师参与诉讼的广泛性 | 第35-37页 |
3.7 要运用科学手段收集证据 | 第37-40页 |
3.7.1 电子证据 | 第37-38页 |
3.7.2 DNA 证据 | 第38页 |
3.7.3 测谎证据 | 第38-39页 |
3.7.4 其他证据 | 第39-40页 |
结语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致谢 | 第43-4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