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目录 | 第6-8页 |
引言 | 第8-9页 |
一、 死刑复核程序的基本问题 | 第9-17页 |
(一) 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和特点 | 第9-10页 |
1、 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 | 第9页 |
2、 死刑复核程序的特点 | 第9-10页 |
(二) 我国死刑复核程序的历史发展脉络 | 第10-11页 |
(三) 死刑复核程序的功能分析 | 第11-14页 |
(四) 死刑复核程序的性质归属 | 第14-17页 |
1、 死刑复核程序性质之争及其实然状态 | 第14-15页 |
2、 审判程序—我国死刑复核程序性质的应然归属 | 第15-17页 |
二、 死刑案件救济程序的域外参考 | 第17-26页 |
(一) 美国死刑案件救济程序简介 | 第17-21页 |
1、 普通救济程序—直接上诉 | 第17-18页 |
2、 定罪复审程序 | 第18页 |
3、 人身保护令程序 | 第18-19页 |
4、 赦免程序 | 第19-20页 |
5、 对美国死刑案件救济程序的评析 | 第20-21页 |
(二) 我国台湾地区的死刑救济程序 | 第21-24页 |
1、 职权上诉 | 第22-23页 |
2、 非常上诉 | 第23-24页 |
(三) 日本死刑案件的救济程序 | 第24-26页 |
三、 完善我国死刑复核程序的必要性 | 第26-31页 |
(一) 我国死刑复核程序存在的问题 | 第26-29页 |
(二) 与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对接的要求 | 第29-30页 |
(三) 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 | 第30-31页 |
四、 如何完善我国死刑复核程序 | 第31-43页 |
(一) 完善我国死刑复核程序的价值指引 | 第31-33页 |
1、 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 | 第31-32页 |
2、 限制死刑的适用,保障人权 | 第32-33页 |
(二) 对完善我国死刑复核程序的一些建议——兼评《刑诉法修正案》中的有关规定 | 第33-43页 |
1、 死刑复核程序启动方式的完善 | 第33-34页 |
2、 人民检察院和死刑复核程序的关系 | 第34-37页 |
3、 被告人与死刑复核程序的关系 | 第37-39页 |
4、 死刑复核程序的审理方式和内容 | 第39-40页 |
5、 死刑复核程序的证明标准 | 第40-41页 |
6、 最高人民法院对死刑案件的复核结果 | 第41-42页 |
7、 完善死刑复核程序的一些其他问题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