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小说论文--新体小说论文

城市空间的文化记忆与生存体验--贾平凹都市小说的建筑文化内涵解析

摘要第3-6页
ABSTRACT第6-8页
1.绪论第12-24页
    1.1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、目的和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与本论文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3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建筑文化研究的主要阵地、大事件及其成果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文学与建筑文化(或城市文化)研究的现状及其成果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贾平凹都市小说与建筑文化(或城市文化)研究的现状及其成果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研究现状评价第18-19页
    1.3 本论文的框架结构、主要内容及创新点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本论文框架结构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21-22页
    1.4 本章小结第22-24页
2.城市以及相关名词在建筑文化中的含义第24-44页
    2.1 城市、城市记忆及场所第24-28页
    2.2 空间及城市空间第28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空间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城市空间第31-37页
    2.3 空间体验第37-41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41-44页
3.城市文学与文学城市第44-56页
    3.1 城市与文学第44-45页
    3.2 贾平凹之于西安第45-49页
    3.3 西安这座城第49-54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54-56页
4.贾平凹都市小说概述第56-72页
    4.1 《废都》——贾平凹首部都市小说,知识分子的城市体验第57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以文化名人的行踪展现城市景观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以文化名人的视角表现知识分子的城市体验第58-61页
    4.2 《白夜》——废都的姊妹篇,普通市民的城市记忆第61-64页
    4.3 《土门》——都市里的村庄,城中村民的城市理想第64-67页
    4.4 《高兴》——进城的农民工,民工群体的城市梦幻第67-70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70-72页
5.现象学引入建筑的路径第72-84页
    5.1 现象学与建筑现象学第72-74页
    5.2 建筑现象学使通过文学研究建筑成为可能第74-75页
    5.3 从空间到场所——建筑意境的生成第75-77页
    5.4 建筑物——从物象到意象第77-78页
    5.5 小说场景——文学对场所的描写第78-79页
    5.6 西京——西安城的现象学文本第79-81页
    5.7 本章小结第81-84页
6. 废都:一座文字之城的现象学分析第84-128页
    6.1 西京的建筑物理空间、生活家园空间、精神信仰空间第84-11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《废都》中西京城的外部公共空间第84-10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《废都》主要人物的家宅——西京城的内部私人空间第106-11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《废都》对寺院的描绘——西京城的信仰空间第114-118页
    6.2 《废都》的建筑意象和空间场所解析第118-12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城市空间铭刻着人的精神颓废第119-12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建筑形象与人物形象双向生成第121-12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建筑意象、空间场所的隐喻第124-125页
    6.3 本章小结第125-128页
7.《白夜》《土门》《高兴》中的西京第128-168页
    7.1 《白夜》中西京城的空间场所及建筑意象解析第128-139页
        7.1.1 西京:一只搁浅的船第128-130页
        7.1.2 竹笆街七号:魔幻空间与现实空间的错位与对应第130-135页
        7.1.3 半园与荒园:俗与雅的分野第135-139页
    7.2 《土门》中西京城的空间场所及建筑意象解析第139-149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蜘蛛把仁厚村织入西京城的网中第139-141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城市边缘:仁厚村的建筑格局和空间形态第141-146页
        7.2.3 城中村改造模式:两种对立思路的冲突第146-149页
    7.3 《高兴》中西京城的生活空间解析第149-163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城市空间的陌生人第150-154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陌生人的城市空间感知第154-161页
        7.3.3 人与城的疏离第161-163页
    7.4 本章小结第163-168页
8.贾平凹的城市思考与期待第168-188页
    8.1 贾平凹的城市观念第168-173页
    8.2 评价与启示:城市化进程的选择和规避第173-185页
        8.2.1 “传统之城”与现代之城”交错并存时代的城市记忆和体验第173-175页
        8.2.2 为城市物质空间的废毁与新变而立此存照第175-178页
        8.2.3 触摸城市文化拔根与扎根的脉动第178-180页
        8.2.4 构建城市“完美意象”的建筑理念与规划思路第180-185页
    8.3 本章小结第185-188页
9.总结第188-193页
参考文献第193-198页
图表来源第198-202页
致谢第202-204页
附录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研究成果第204-205页

论文共20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MIR-29和MIR-195/497调节骨骼肌生长发育的功能研究
下一篇:基于净浆流变性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