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1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方向 | 第12-14页 |
1.2.1 微重力液体的平衡界面 | 第12-13页 |
1.2.2 液体毛细流动 | 第13-14页 |
1.2.3 贮箱内的毛细流动 | 第14页 |
1.3 贮箱分类及其流体管理组件 | 第14-19页 |
1.3.1 贮箱分类 | 第14-17页 |
1.3.2 贮箱流体管理组件 | 第17-19页 |
1.4 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第2章 微重力流体力学相关理论 | 第20-24页 |
2.1 界面和界面张力 | 第20页 |
2.2 微重力毛细流动的原理 | 第20-21页 |
2.3 接触角γ和Young方程 | 第21-22页 |
2.4 Concus-Finn条件 | 第22-24页 |
第3章 曲面上接触角的测量 | 第24-38页 |
3.1 接触角介绍 | 第24-25页 |
3.1.1 接触角基本理论 | 第24-25页 |
3.1.2 接触角的几种测量方法 | 第25页 |
3.2 曲面上的接触角 | 第25-37页 |
3.2.1 背景 | 第25-28页 |
3.2.2 接触角实验 | 第28-37页 |
3.2.2.1 全自动高温光学表面张力接触角仪简要介绍 | 第28页 |
3.2.2.2 柱面内侧接触角 | 第28-34页 |
3.2.2.3 球面内侧接触角 | 第34-37页 |
3.3 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4章 微重力下贮箱内毛细驱动流的数值模拟 | 第38-48页 |
4.1 基于Surface Evolver的对贮箱内三维气液平衡界面的初步研究 | 第38-42页 |
4.1.1 Surface Evolver简介及其发展 | 第38-39页 |
4.1.2 建立模型 | 第39-40页 |
4.1.3 临界接触角的研究 | 第40-42页 |
4.1.4 结论 | 第42页 |
4.2 Flow 3D对贮箱内部毛细爬升的定量分析 | 第42-46页 |
4.2.1 实际贮箱模型的提出以及模型简化 | 第42-44页 |
4.2.2 模拟结果及分析 | 第44-46页 |
4.2.3 结果分析 | 第46页 |
4.3 小结 | 第46-48页 |
第5章 板式表面张力贮箱的设计及其内部毛细流动的研究 | 第48-73页 |
5.1 落塔设施的介绍 | 第48-49页 |
5.2 实验系统介绍 | 第49-53页 |
5.2.1 试验平台的搭建 | 第49-51页 |
5.2.2 板式表面张力贮箱模型介绍 | 第51-53页 |
5.3 实验主要流程 | 第53-54页 |
5.4 落塔实验 | 第54-72页 |
5.4.1 实验工质数据测量 | 第54-56页 |
5.4.2 落塔实验结果 | 第56-68页 |
5.4.3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68-72页 |
5.4.3.1 导流板对贮箱内部液体的影响 | 第68页 |
5.4.3.2 导流板数量对贮箱内部液体的影响 | 第68-69页 |
5.4.3.3 不同工质(接触角)对液体爬升的影响 | 第69-70页 |
5.4.3.4 接触角相同时,液体粘度对贮箱内毛细爬升的影响 | 第70-71页 |
5.4.3.5 落塔实验与FLOW 3D结果对比 | 第71-72页 |
5.4.3.6 蓄液器的叶片的数量对积液能力的影响 | 第72页 |
5.5 小结 | 第72-73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73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1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