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属性的不可否认签名协议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8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-13页 |
1.2 相关工作 | 第13页 |
1.3 本文贡献 | 第13-14页 |
1.4 本文结构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预备知识 | 第16-26页 |
2.1 双线性对 | 第16-17页 |
2.2 困难性假设 | 第17-18页 |
2.3 访问结构 | 第18-20页 |
2.3.1 访问树 | 第19-20页 |
2.3.2 线性秘密共享方案 | 第20页 |
2.4 随机预言机模型和标准模型 | 第20-22页 |
2.4.1 哈希函数 | 第20-21页 |
2.4.2 随机预言机模型 | 第21-22页 |
2.4.3 标准模型 | 第22页 |
2.5 形式化定义 | 第22-24页 |
2.6 安全性定义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基于属性的不可否认签名协议设计 | 第26-31页 |
3.1 设计思路 | 第26-27页 |
3.2 协议描述 | 第27-31页 |
第四章 协议分析和扩展 | 第31-47页 |
4.1 正确性 | 第31-32页 |
4.2 安全性分析 | 第32-44页 |
4.2.1 不可锻造性 | 第33-39页 |
4.2.2 不可否认性 | 第39-43页 |
4.2.3 隐私性 | 第43-44页 |
4.3 效率分析 | 第44页 |
4.4 协议扩展 | 第44-46页 |
4.4.1 标准模型下的实现 | 第44-45页 |
4.4.2 支持动态属性 | 第45-46页 |
4.5 同类协议对比 | 第46-47页 |
第五章 多授权不可否认签名协议 | 第47-54页 |
5.1 多授权签名模型 | 第47-48页 |
5.2 多授权不可否认签名协议设计 | 第48-52页 |
5.3 协议分析 | 第52-54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4-56页 |
6.1 总结 | 第54页 |
6.2 展望 | 第54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2-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