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引言 | 第8-9页 |
2 美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法律制度概述 | 第9-15页 |
2.1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法律制度含义解析 | 第9页 |
2.2 美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法律依据 | 第9-11页 |
2.2.1 美国知识产权法 | 第9-10页 |
2.2.2 美国海关法 | 第10-11页 |
2.3 美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法律制度的具体内容 | 第11-15页 |
2.3.1 商标法、专利法和版权法中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法律规定 | 第11-12页 |
2.3.2 美国“337 条款” | 第12-15页 |
3 美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执法机构及其相关执法程序 | 第15-20页 |
3.1 美国海关及其职权 | 第15页 |
3.2 美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执法依据 | 第15-16页 |
3.3 美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执法程序 | 第16-18页 |
3.3.1 商标保护方面的执法程序 | 第16-17页 |
3.3.2 版权保护方面的执法程序 | 第17-18页 |
3.3.3 专利保护方面的执法程序 | 第18页 |
3.4 美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执法特点 | 第18-20页 |
4 美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与 WTO 和 WCO 相关法律制度比较 | 第20-27页 |
4.1 WTO 下的 TRIPs 与 WCO 下的《知识产权边境保护示范法》概况 | 第20页 |
4.2 《美国关税法》与 TRIPs 和《示范法》中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法律保护客体 | 第20-21页 |
4.3 美国与 TRIPs 和《示范法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保护模式 | 第21-23页 |
4.3.1 美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机构职权 | 第21页 |
4.3.2 美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保护模式 | 第21-22页 |
4.3.3 TRIPs 和《示范法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机构职权及保护模式 | 第22-23页 |
4.4 美国与 TRIPs 和《示范法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水平差异 | 第23-24页 |
4.5 美国与 TRIPs 和《示范法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法律制度差别的分析 | 第24-27页 |
5 美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| 第27-32页 |
5.1 中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存在的问题 | 第27-29页 |
5.1.1 中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立法缺陷 | 第27页 |
5.1.2 中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执法程序问题 | 第27-29页 |
5.2 中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法律制度的借鉴与完善 | 第29-32页 |
6 结语 | 第32-33页 |
致谢 | 第33-3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