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51页 |
1.1 引言 | 第13-14页 |
1.2 二维纳米材料的合成策略 | 第14-25页 |
1.2.1 微机械剥离 | 第14-15页 |
1.2.2 液基剥离法 | 第15-19页 |
1.2.3 化学气相沉积法 | 第19-20页 |
1.2.4 液相化学合成法 | 第20-24页 |
1.2.5 其他化学合成法 | 第24-25页 |
1.3 二维纳米材料的调控策略 | 第25-33页 |
1.3.1 通过掺杂进行调控 | 第25-27页 |
1.3.2 通过缺陷的引入进行调控 | 第27-29页 |
1.3.3 通过二维纳米材料的层数进行调控 | 第29-31页 |
1.3.4 通过与其他材料杂化进行调控 | 第31-33页 |
1.4 电化学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 | 第33-43页 |
1.4.1 能源存储领域内的研究背景 | 第33页 |
1.4.2 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| 第33-34页 |
1.4.3 超级电容器的分类及其储能机理 | 第34-36页 |
1.4.4 电化学储能电极材料的设计和优化策略 | 第36-40页 |
1.4.5 超薄二维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储能中的应用 | 第40-43页 |
1.5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| 第43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51页 |
第二章 基于亚纳米孔修饰策略实现g-C_3N_4二维纳米材料电子结构的调控 | 第51-79页 |
2.1 引言 | 第51-53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53-54页 |
2.2.1 样品的制备 | 第53页 |
2.2.2 表征手段 | 第53-54页 |
2.2.3 光催化性质的测试 | 第54页 |
2.3 分析和讨论 | 第54-73页 |
2.3.1 g-C_3N_4超薄纳米片的合成及其表征 | 第54-58页 |
2.3.2 g-C_3N_4超薄纳米片的能带结构和光电性能研究 | 第58-61页 |
2.3.3 g-C_3N_4超薄纳米片的亚纳米孔修饰策略及其产物的表征 | 第61-68页 |
2.3.4 亚纳米孔修饰对g-C_3N_4纳米片能带结构和光电性能影响的调制 | 第68-73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73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9页 |
第三章 金属态二维超薄氮化钛纳米片应用于超级电容器领域 | 第79-93页 |
3.1 引言 | 第79-81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81-82页 |
3.2.1 材料制备 | 第81页 |
3.2.2 表征手段和计算方法 | 第81-82页 |
3.3 分析和讨论 | 第82-89页 |
3.3.1 前驱物的表征 | 第82-83页 |
3.3.2 超薄氮化钛纳米片合成机理及其表征 | 第83-86页 |
3.3.3 超薄氮化钛纳米片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研究 | 第86-89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89-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0-93页 |
第四章 基于二维磷酸氧钒超薄纳米片/石墨烯的层层有序组装调制电输运行为实现高性能柔性超级电容器 | 第93-107页 |
4.1 引言 | 第93-95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95-96页 |
4.2.1 材料制备 | 第95页 |
4.2.2 表征手段 | 第95-96页 |
4.3 分析和讨论 | 第96-103页 |
4.3.1 磷酸氧钒纳米片合成及其表征 | 第96-99页 |
4.3.2 二维磷酸氧钒/石墨烯杂化薄膜的组装和表征 | 第99-102页 |
4.3.3 基于杂化薄膜的柔性超级电容器的构建和测试 | 第102-10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103-10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5-107页 |
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它科研成果 | 第107-109页 |
致谢 | 第109-11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