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矩阵束和Prony的多正弦信号参数估计算法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17页 |
1.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3 论文的主要内容 | 第15页 |
1.4 论文的创新之处 | 第15-17页 |
第2章 相关预备知识 | 第17-29页 |
2.1 参数估计的数学模型 | 第17-18页 |
2.1.1 实值信号数学模型 | 第17页 |
2.1.2 复值信号数学模型 | 第17-18页 |
2.2 高斯白噪声与克拉美-罗下限 | 第18-20页 |
2.2.1 高斯白噪声 | 第18页 |
2.2.2 克拉美-罗下限 | 第18-20页 |
2.3 参数估计的广义Prony算法原理 | 第20-28页 |
2.3.1 特征函数的稀疏扩张 | 第21页 |
2.3.2 稀疏指数和 | 第21-22页 |
2.3.3 正交多项式的稀疏和 | 第22-28页 |
2.4 本章小节 | 第28-29页 |
第3章 基于矩阵束的多正弦信号参数估计算法 | 第29-41页 |
3.1 经典矩阵束算法 | 第29-31页 |
3.2 改进的矩阵束算法 | 第31-40页 |
3.2.1 频率估计算法 | 第31-35页 |
3.2.2 振幅相位估计算法 | 第35-36页 |
3.2.3 数值实验 | 第36-40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4章 基于Prony的多正弦信号参数估计算法 | 第41-58页 |
4.1 经典Prony算法 | 第41-47页 |
4.1.1 Prony模型建立 | 第41-42页 |
4.1.2 经典Prony算法参数估计原理 | 第42-44页 |
4.1.3 数值实验 | 第44-47页 |
4.2 改进的Prony算法 | 第47-57页 |
4.2.1 累积采样的频率估计算法 | 第47-51页 |
4.2.2 振幅相位估计算法 | 第51-52页 |
4.2.3 改进的Prony算法的可行性分析 | 第52-53页 |
4.2.4 数值实验 | 第53-57页 |
4.3 本章小节 | 第57-58页 |
结论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64-65页 |
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