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0-14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0-12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2-13页 |
1.2.3 述评 | 第13-14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| 第14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4页 |
1.3.2 研究框架 | 第14页 |
1.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4-15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4.2 技术路线 | 第15页 |
1.5 本论文特色与创新之处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| 第16-24页 |
2.1 租赁概述 | 第16-17页 |
2.1.1 租赁的定义 | 第16页 |
2.1.2 租赁的特点 | 第16-17页 |
2.2 融资租赁概述 | 第17-20页 |
2.2.1 融资租赁的定义和业务形式 | 第17-18页 |
2.2.2 融资租赁的特征 | 第18-19页 |
2.2.3 融资租赁的功能 | 第19-20页 |
2.3 融资租赁风险概述 | 第20-22页 |
2.3.1 融资租赁风险的概念 | 第20页 |
2.3.2 融资租赁风险的特征 | 第20-21页 |
2.3.3 融资租赁风险的分类 | 第21-22页 |
2.4 融资租赁的相关理论 | 第22-24页 |
2.4.1 税务差别理论 | 第22页 |
2.4.2 债务替代理论 | 第22页 |
2.4.3 代理成本和破产成本理论 | 第22-24页 |
第3章 M融资租赁公司融资租赁业务风险管理现状与主要问题分析 | 第24-33页 |
3.1 M融资租赁公司业务发展概况 | 第24-27页 |
3.2 M融资租赁公司融资租赁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| 第27-30页 |
3.2.1 M融资租赁公司融资租赁业务风险管控体系介绍 | 第27-28页 |
3.2.2 M融资租赁公司融资租赁业务风险防范手段 | 第28-30页 |
3.3 M融资租赁公司融资租赁业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| 第30-33页 |
3.3.1 业务风险管理意识相对淡薄 | 第30页 |
3.3.2 业务风险管理手段相对落后 | 第30-31页 |
3.3.3 公司业务受到经营政策环境的限制 | 第31页 |
3.3.4 业务风险管理架构存在的隐性问题 | 第31-33页 |
第4章 M融资租赁公司融资租赁业务风险管理优化方案设计 | 第33-45页 |
4.1 国内融资租赁公司的经验借鉴 | 第33-34页 |
4.1.1 GT公司 | 第33页 |
4.1.2 G融资租赁公司 | 第33-34页 |
4.2 M融资租赁公司方案设计思路与基本原则 | 第34-35页 |
4.2.1 设计思路 | 第34页 |
4.2.2 基本原则 | 第34-35页 |
4.3 M融资租赁公司方案具体内容 | 第35-45页 |
4.3.1 完善业务项目风险控制 | 第35-37页 |
4.3.2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| 第37-40页 |
4.3.3 3A体系改进业务操作流程 | 第40-42页 |
4.3.4 创新租赁模式 | 第42-43页 |
4.3.5 优化政府政策 | 第43-45页 |
第5章 M融资租赁公司融资租赁业务风险管理优化方案的实施 | 第45-49页 |
5.1 实施的步骤 | 第45-46页 |
5.1.1 成立融资租赁业务风险管理方案实施领导小组 | 第45页 |
5.1.2 不定期开展融资租赁业务风险管理方案研讨论证 | 第45页 |
5.1.3 强化融资租赁业务风险管理方案的内外宣传 | 第45-46页 |
5.1.4 融资租赁业务风险管理方案试点与总结反馈 | 第46页 |
5.2 实施保障措施 | 第46-49页 |
5.2.1 组织保障 | 第46-47页 |
5.2.2 资金保障 | 第47页 |
5.2.3 制度保障 | 第47页 |
5.2.4 人才保障 | 第47-48页 |
5.2.5 完善融资租赁公司风险管理的外部支持 | 第48-49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49-51页 |
6.1 结论 | 第49页 |
6.2 不足与展望 | 第49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5页 |
个人简历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