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25页 |
1.1 引言 | 第9-12页 |
1.2 大跨空间管桁架结构概述 | 第12-16页 |
1.3 大跨度空间管桁架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6-23页 |
1.3.1 大跨度空间管桁架整体结构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1.3.2 大跨度空间管桁架节点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8-19页 |
1.3.3 管桁架结构在大跨空间结构中应用情况 | 第19-23页 |
1.4 存在问题 | 第23页 |
1.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3-25页 |
第2章 常用新型管桁架及其受力特性 | 第25-36页 |
2.1 ABAQUS软件简介 | 第25页 |
2.2 常用新型管桁架 | 第25-27页 |
2.3 空间管桁架结构基本分析理论 | 第27-30页 |
2.3.1 静力分析 | 第27页 |
2.3.2 地震响应分析 | 第27-28页 |
2.3.3 稳定性分析 | 第28-29页 |
2.3.4 管桁架结构抗连续性倒塌分析 | 第29-30页 |
2.4 常用新型管桁架构造及受力特性 | 第30-35页 |
2.4.1 倒三角形管桁架构造及其受力特性 | 第30-31页 |
2.4.2 梭形桁架构造及受力特性 | 第31-32页 |
2.4.3 拱形桁架构造及受力特性 | 第32-33页 |
2.4.4 张弦桁架构造及受力特性 | 第33-34页 |
2.4.5 管桁架结构的一般选型原则 | 第34-3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3章 变弦杆截面桁架静力特性研究 | 第36-47页 |
3.1 概述 | 第36-37页 |
3.2 结构模型建立 | 第37-39页 |
3.2.1 结构计算模型设计参数 | 第37-38页 |
3.2.2 结构计算模型杆件截面尺寸 | 第38-39页 |
3.3 计算结果分析及变截面位置确定 | 第39-45页 |
3.3.1 计算结果分析 | 第39-44页 |
3.3.2 变截面位置确定 | 第44-45页 |
3.4 模型8与模型1静力特性对比分析 | 第45-46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4章V形桁架结构力学性能分析 | 第47-57页 |
4.1 荷载与作用 | 第48页 |
4.1.1 结构设计年限与安全等级 | 第48页 |
4.1.2 荷载与作用 | 第48页 |
4.1.3 荷载工况组合 | 第48页 |
4.2 静动力特性分析 | 第48-51页 |
4.2.1 模型建立 | 第48-49页 |
4.2.2 静力特性分析 | 第49-50页 |
4.2.3 动力特性分析 | 第50-51页 |
4.3 稳定分析 | 第51-53页 |
4.3.1 分析模型建立 | 第51页 |
4.3.2 线性屈曲分析 | 第51-52页 |
4.3.3 非线性稳定分析 | 第52-53页 |
4.4 抗连续倒塌分析 | 第53-55页 |
4.4.1 失效杆件的选择 | 第53-54页 |
4.4.2 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分析 | 第54-55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第5章 两种空间管桁架新型节点的有限元研究 | 第57-68页 |
5.1 概述 | 第57-60页 |
5.1.1 弦杆贯通式钢管桁架空心球节点概述 | 第58-59页 |
5.1.2 变截面桁架板式节点概述 | 第59-60页 |
5.2 有限元模型建立 | 第60-61页 |
5.2.1 单元类型的选择 | 第60页 |
5.2.2 边界条件、加载方式及杆件尺寸 | 第60-61页 |
5.2.3 材料属性 | 第61页 |
5.3 弦杆贯通式钢管桁架空心球节点有限元分析结果 | 第61-65页 |
5.3.1 空心球球径确定 | 第61-63页 |
5.3.2 空心球壁厚确定 | 第63-65页 |
5.4 变截面桁架板式节点有限元分析结果 | 第65-67页 |
5.4.1 节点板直径确定 | 第65-66页 |
5.4.2 节点板厚度确定 | 第66-67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8-70页 |
6.1 结论 | 第68-69页 |
6.2 展望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4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74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