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各类型高等学校论文--短期大学(初级学院、社区学院)论文

美国社区学院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26页
    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0-1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我国研究现状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国外研究现状第16-19页
    第三节 主要概念界定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美国社区学院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教育质量评价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学生学习成果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第22-23页
    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第五节 研究意义第24-26页
第二章 美国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发展及相关理论第26-37页
    第一节 美国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历史溯源与发展第26-3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奠基期:实施传统学习质量评价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科学变革期:建立普适性评价准则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回应问责期:发起评估运动与外部问责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质量提升期:聚焦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第31-32页
    第二节 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相关理论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与学习结果维度划分理论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目标评价模式理论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院校影响因素理论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三类理论与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联系及应用第36-37页
第三章 美国社区学院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构成要素分析第37-51页
    第一节 评价主体与评价内容第37-4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评价主体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评价内容第38-43页
    第二节 评价的运行过程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预设学生学习成果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制定评价计划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实施评价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收集评价数据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分析评价数据,形成评价报告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六、使用评价结果第45页
    第三节 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标准化测试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量规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顶点课程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学业档案袋第48页
    第四节 成效证据的收集、分析与应用第48-51页
第四章 美国社区学院学生学习成果评价实施现状第51-62页
    第一节 社区学院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概况第51-5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专门部门负责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分层次设置内部学习成果评价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依照评价内容选取评价方式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数字化工具帮助收集学习成果评价数据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院校层面通识能力评价内容第55-57页
    第二节 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特色案例第57-6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北阿肯色学院——商业模拟竞赛增加情境化学习体验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布劳沃德学院——遵循框架实施批判性思维能力评价第59-62页
第五章 美国社区学院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经验与启示第62-71页
    第一节 美国社区学院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特点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构建清晰的评价实施框架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学习成果融入课程,保证目标、过程、结果一致性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注重高阶认知能力,评价内容突出通识技能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强调评价方法与评价内容的适切性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分层布局,设立学习成果评价专门机构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六、评价模式体现系统性、动态性和发展性第63-64页
    第二节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现状与需求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现行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机制、政策与理念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现实需求第65-66页
    第三节 美国社区学院学生学习成果评价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第66-7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三种“转向”——教育、知识、评价维度上的理念革新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两种范式——问责与改进功能的冲突与平衡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注重知识综合运用,突出通识教育成果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借助第三方力量,有效运用多种评价工具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重视教师引领性地位,设立专门评价机构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六、自上而下分层设计,评价活动持续循环第69-71页
总结与展望第71-72页
参考文献第72-78页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8-79页
致谢第79-80页

论文共8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大学生社团发展研究
下一篇:高校大学生创业绩效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