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正消症片的制剂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
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综述 | 第12-34页 |
综述1 中药复方制剂质量评价和控制方法研究概况 | 第12-22页 |
综述2 扶正消症片中各药味的现代研究 | 第22-2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8-34页 |
前言 | 第34-36页 |
第一章 扶正消症片提取工艺研究 | 第36-60页 |
1 扶正消症片提取物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| 第36-45页 |
1.1 仪器 | 第36-37页 |
1.2 实验材料 | 第37页 |
1.3 方法与结果 | 第37-45页 |
2 提取工艺路线研究 | 第45-53页 |
2.1 工艺路线设计及其化学筛选 | 第45-46页 |
2.2 不同工艺路线药效学研究 | 第46-53页 |
3 提取工艺参数优化 | 第53-56页 |
3.1 正交实验设计优选扶正方提取工艺 | 第53-56页 |
3.2 提取时间考察 | 第56页 |
4 小试验证实验 | 第56页 |
5 提取工艺中试放大 | 第56-57页 |
5.1 实验材料 | 第56-57页 |
5.2 中试工艺 | 第57页 |
6 讨论 | 第57-60页 |
第二章 扶正消症方中间体质量标准研究 | 第60-66页 |
1 扶正消症方提取物的制备 | 第60页 |
2 性状 | 第60-61页 |
3 薄层鉴别 | 第61-64页 |
3.1 试药与材料 | 第61页 |
3.2 黄连的鉴别 | 第61-62页 |
3.3 人参、三七的鉴别 | 第62-63页 |
3.4 千金子的鉴别 | 第63-64页 |
4 检查 | 第64-65页 |
4.1 水分 | 第64-65页 |
4.2 灰分 | 第65页 |
5 含量测定 | 第65页 |
5.1 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| 第65页 |
5.2 野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| 第65页 |
5.3 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| 第65页 |
6 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三章 扶正消症片质量控制指标选择 | 第66-72页 |
1 仪器与材料 | 第66-67页 |
1.1 仪器 | 第66页 |
1.2 药品与试剂 | 第66页 |
1.3 动物 | 第66-67页 |
2 方法和结果 | 第67-71页 |
2.1 给药剂量设计 | 第67页 |
2.2 麻醉用戊巴比妥钠溶液的制备 | 第67页 |
2.3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| 第67页 |
2.4 含混合对照品血浆样品的制备 | 第67页 |
2.5 给药方法、样品采集及制备 | 第67-68页 |
2.6 体内入血成分结构的鉴定 | 第68-71页 |
3 讨论 | 第71-72页 |
第四章 扶正消症方提取物中生物碱类的肠吸收研究 | 第72-80页 |
1 仪器与材料 | 第72页 |
1.1 仪器 | 第72页 |
1.2 试剂 | 第72页 |
1.3 动物 | 第72页 |
2 方法与结果 | 第72-77页 |
2.1 FZ提取物的制备 | 第72页 |
2.2 色谱方法 | 第72-74页 |
2.3 大鼠外翻肠囊模型实验方法 | 第74-75页 |
2.4 肠外翻实验结果 | 第75-77页 |
3 讨论 | 第77-80页 |
3.1 药物体外吸收生物模型的选择 | 第77页 |
3.2 FZ提取物中各生物碱成分的肠吸收特征 | 第77-80页 |
第五章 扶正消症片剂的制备工艺 | 第80-98页 |
1 仪器与试剂 | 第80页 |
1.1 仪器 | 第80页 |
1.2 试药与试剂 | 第80页 |
2 扶正消症片压制工艺研究 | 第80-81页 |
2.1 制粒方法的选择 | 第80-81页 |
2.2 片芯制备方法的确定 | 第81页 |
3 片芯处方设计 | 第81-90页 |
3.1 辅料种类选择依据 | 第81-84页 |
3.2 溶出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| 第84-86页 |
3.3 星点实验设计优化片剂处方 | 第86-89页 |
3.4 处方优选工艺的验证 | 第89-90页 |
4 半成品(颗粒)的质量控制研究 | 第90-94页 |
4.1 颗粒含水量考察 | 第90-91页 |
4.2 颗粒流动性考察 | 第91页 |
4.3 颗粒压缩度考察 | 第91-92页 |
4.4 颗粒吸湿性考察 | 第92-93页 |
4.5 颗粒临界相对湿度考察 | 第93-94页 |
5 扶正消症片剂的包衣工艺研究 | 第94-96页 |
5.1 素片与包衣片的吸湿性比较 | 第95页 |
5.2 素片与包衣片的溶出度比较 | 第95-96页 |
6 小结 | 第96-98页 |
第六章 扶正消症片质量标准研究 | 第98-115页 |
1 仪器与试剂 | 第98页 |
1.1 仪器 | 第98页 |
1.2 试剂 | 第98页 |
2 方法与结果 | 第98-113页 |
2.1 外观检查 | 第98-99页 |
2.2 重量差异 | 第99-100页 |
2.3 脆碎度 | 第100页 |
2.4 崩解时限 | 第100页 |
2.5 溶出度测定 | 第100-101页 |
2.6 薄层鉴别 | 第101-102页 |
2.7 含量测定 | 第102-111页 |
2.8 初步稳定性研究 | 第111-113页 |
3 小结 | 第113-115页 |
全文总结 | 第115-11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7-120页 |
致谢 | 第12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