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体涡轮钻具变几何研究及加工实现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| 第10-13页 |
1.2.1 欠平衡钻井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| 第10-11页 |
1.2.2 涡轮钻具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| 第11-12页 |
1.2.3 气体涡轮钻具研究情况 | 第12-13页 |
1.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3-15页 |
1.3.1 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3.2 本文的创新点 | 第14页 |
1.3.3 技术路线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涡轮钻具叶片设计原理 | 第15-29页 |
2.1 液体涡轮钻具设计理论 | 第15-20页 |
2.1.1 叶栅流动参数计算 | 第15-18页 |
2.1.2 叶栅设计无因次系数 | 第18-20页 |
2.1.3 速度三角形与无因次系数 | 第20页 |
2.2 蒸汽透平设计理论 | 第20-27页 |
2.2.1 热力学概念与条件 | 第21-22页 |
2.2.2 蒸汽透平叶栅优化理论 | 第22-26页 |
2.2.2.1 级的轮周效率 | 第23-24页 |
2.2.2.2 级的轮周效率与最佳速比 | 第24-26页 |
2.2.3 优化目标 | 第26-27页 |
2.3 气体涡轮钻具设计方法 | 第27-28页 |
2.4 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3章 气体涡轮钻具工作特性研究 | 第29-42页 |
3.1 单级涡轮性能模拟 | 第29-35页 |
3.1.1 叶型绘制与网格划分 | 第30-32页 |
3.1.2 湍流模型与边界条件 | 第32-33页 |
3.1.3 计算与分析 | 第33-35页 |
3.2 多级涡轮性能模拟 | 第35-39页 |
3.2.1 边界条件设置 | 第35-36页 |
3.2.2 计算结果 | 第36-39页 |
3.3 结论分析 | 第39-41页 |
3.4 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4章 气体涡轮变几何研究 | 第42-62页 |
4.1 研究方法 | 第42-46页 |
4.1.1 变几何技术介绍 | 第42-43页 |
4.1.2 变几何原理 | 第43-44页 |
4.1.3 改良目的 | 第44-46页 |
4.2 单级叶片变几何性能研究 | 第46-50页 |
4.2.1 流场形态 | 第46-48页 |
4.2.2 性能输出 | 第48-50页 |
4.3 多级叶片末单级变几何研究 | 第50-56页 |
4.3.1 输出性能 | 第50-53页 |
4.3.2 流场形态 | 第53-54页 |
4.3.3 气动效率 | 第54-56页 |
4.4 多级叶片末多级变几何研究 | 第56-60页 |
4.4.1 研究方法 | 第56-57页 |
4.4.2 输出性能与流场 | 第57-59页 |
4.4.3 气动效率 | 第59-60页 |
4.5 小结 | 第60-62页 |
第5章 叶轮加工方法研究 | 第62-76页 |
5.1 加工方法 | 第62-64页 |
5.1.1 UG程序简介 | 第62-63页 |
5.1.2 加工方法 | 第63-64页 |
5.2 三维模型绘制 | 第64-67页 |
5.2.1 叶型参数导出 | 第65页 |
5.2.2 三维模型绘制 | 第65-67页 |
5.3 加工程序编译 | 第67-70页 |
5.3.1 参数设置 | 第67-69页 |
5.3.1.1 UG/CAM参数设置 | 第67-68页 |
5.3.1.2 流道底面加工 | 第68-69页 |
5.3.2 程序生成 | 第69-70页 |
5.4 夹具设计与毛坯装夹 | 第70-73页 |
5.4.1 夹具设计 | 第70-72页 |
5.4.2 毛坯装夹 | 第72-73页 |
5.5 加工试验 | 第73-74页 |
5.6 小结 | 第74-76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6-78页 |
6.1 结论 | 第76-77页 |
6.2 展望 | 第77-78页 |
致谢 | 第78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1页 |
附录 | 第81-8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