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第一章 引言 | 第9-19页 |
| 1.1 原子核α衰变研究的意义 | 第10-12页 |
| 1.2 α衰变半衰期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8页 |
| 1.2.1 α衰变半衰期的经验公式 | 第12-15页 |
| 1.2.2 原子核的α结团结构 | 第15-17页 |
| 1.2.3 α衰变研究的理论模型 | 第17-18页 |
| 1.3 文章主要内容及结构 | 第18-19页 |
| 第二章 原子核的准稳定态与两势方法 | 第19-27页 |
| 2.1 原子核的α衰变与定态薛定谔方程 | 第19-21页 |
| 2.2 α衰变过程的理论框架 | 第21-25页 |
| 2.2.1 α粒子预形成概率 | 第21-23页 |
| 2.2.2 势垒碰撞频率 | 第23-24页 |
| 2.2.3 势垒穿透概率 | 第24页 |
| 2.2.4 Bohr-Sommerfeld 量子化条件 | 第24-25页 |
| 2.3 α粒子与子核之间的势垒 | 第25-27页 |
| 第三章 铕同位素的α衰变 | 第27-33页 |
| 第四章 偶偶原子核α衰变的系统研究 | 第33-47页 |
| 4.1 同位旋相关的核势 | 第33-34页 |
| 4.2 偶偶原子核的α衰变半衰期 | 第34-41页 |
| 4.3 α衰变禁戒因子修正 | 第41-47页 |
| 第五章同质异能态原子核的α衰变 | 第47-63页 |
| 5.1 基态与同质异能态α衰变的对比 | 第48-59页 |
| 5.2 α衰变母核与子核基态的自旋宇称不同 | 第59-63页 |
|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3-64页 |
| 主要参考文献 | 第64-69页 |
| 在研期间获批的科研项目和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69-70页 |
| 致谢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