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土力学、地基基础工程论文--地基基础论文--桩基及深基础论文--桩基论文

刚性长短桩复合地基长短桩相互作用机制的试验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 绪论第11-21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1页
    1.2 刚性长短桩复合地基研究现状第11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理论计算方法研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现场及室内模型试验方法研究第16-20页
    1.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-21页
2 刚性长短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第21-44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1页
    2.2 试验内容第21-22页
    2.3 试验场地及平面布置第22-23页
    2.4 模型桩的制作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桩身制作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钢筋笼的安装及灌浆料浇筑第24-25页
    2.5 桩体材料强度、弹性模量试验第25-27页
    2.6 褥垫层材料及厚度第27页
    2.7 桩间距及面积置换率第27-28页
    2.8 试验类型及土层参数第28页
    2.9 承载力估算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9.1 单桩极限承载力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9.2 单桩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9.3 4桩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第30页
    2.10 测量元件布设第30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10.1 应变片、应变计布置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10.2 土压力盒的布置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10.3 位移计的布置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2.10.4 测量元件的安装及编号第35-37页
    2.11 测量仪器第37-38页
    2.12 加载系统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12.1 加载装置的布设与安装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12.2 褥垫层的铺设第39-41页
    2.13 加载过程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13.1 荷载准备量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2.13.2 加载原则第41-42页
    2.14 本章小节第42-44页
3 试验数据整理与分析第44-62页
    3.1 桩身编号第44页
    3.2 单桩静载荷试验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荷载-沉降曲线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桩身轴力曲线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桩侧摩阻力第46-47页
    3.3 单桩复合地基第47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荷载-沉降曲线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桩土荷载分担比、桩土应力比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桩身轴力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桩侧摩阻力第51-52页
    3.4 四桩复合地基第52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荷载沉降曲线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桩土荷载分担比、桩土应力比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桩身轴力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桩侧摩阻力第55-56页
    3.5 不同工作形式桩的承载性能对比分析第56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桩顶刺入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同等沉降条件下桩身轴力对比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同等沉降条件下桩侧摩阻力对比第59-61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61-62页
4 数值模拟第62-73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62页
    4.2 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模型尺寸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土体本构模型及各材料参数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各部件间的接触及边界条件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地应力及荷载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网格第65页
    4.3 承载性状分析第65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单桩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单桩复合地基第67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4桩长短桩复合地基第70-72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72-73页
5 结论与展望第73-75页
    5.1 主要研究结论第73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73-75页
参考文献第75-79页
致谢第79-80页
个人简历第80页

论文共8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建筑施工悬挑式脚手架受力性能远程监测及力学模型研究
下一篇:地源热泵优化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