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玉米(玉蜀黍)论文

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穗部及籽粒性状的QTL定位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英文缩略表第11-12页
第一章 引言第12-19页
    1.1 玉米产量构成及相关性状的研究进展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玉米产量相关性状遗传机制研究进展第12-14页
    1.2 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第14页
    1.3 分子标记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分子标记的种类及特点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分子标记在QTL定位中的应用第16页
    1.4 常用QTL定位群体和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QTL定位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QTL定位群体第17页
    1.5 种植密度对QTL定位的影响及研究进展第17-18页
    1.6 本试验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-19页
第二章 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穗部性状的QTL定位第19-35页
    2.1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试验材料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田间试验方法第19页
    2.2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第19-20页
    2.3 数据分析方法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试验统计分析方法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QTL定位方法第20页
    2.4 结果与分析第20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穗部性状表型分析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穗部性状方差分析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穗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穗部性状QTL分析第24-29页
    2.5 讨论第29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玉米穗部性状的遗传基础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不同密度间QTL定位分析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不同环境间QTL定位分析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上位性互作分析第31-35页
第三章 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籽粒性状的QTL定位第35-47页
    3.1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试验材料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田间试验第35页
    3.2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数据分析方法第35页
    3.3 试验结果第35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籽粒性状表型分析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籽粒性状方差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籽粒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RIL群体的QTL定位分析第38-42页
    3.4 讨论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玉米籽粒性状的遗传基础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不同密度间QTL定位分析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不同环境间QTL定位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上位性互作分析第44-47页
第四章 全文结论第47-48页
    4.1 穗部及籽粒性状的表型分析第47页
    4.2 穗部性状的QTL定位分析第47页
    4.3 籽粒性状的QTL定位分析第47-48页
参考文献第48-56页
附录第56-64页
致谢第64-65页
作者简历第65页

论文共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甘蓝型油菜温敏核不育系TE5A败育的细胞学及分子机理研究
下一篇:氮素形态对烟苗生长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