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边市场中产品差异化与平台定价研究
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1 导论 | 第11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2-15页 |
1.2.1 双边市场定价 | 第12-14页 |
1.2.2 产品差异化 | 第14-15页 |
1.2.3 文献述评 | 第15页 |
1.3 选题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3.1 学术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3.2 现实意义 | 第16页 |
1.4 研究主题与框架 | 第16-17页 |
1.4.1 研究主题与研究思路 | 第16-17页 |
1.4.2 论文框架 | 第17页 |
1.5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6 本文的技术路线图 | 第18页 |
1.7 创新与不足 | 第18-20页 |
2 相关理论基础 | 第20-31页 |
2.1 双边市场理论 | 第20-25页 |
2.1.1 双边市场定义 | 第20-21页 |
2.1.2 双边市场特征 | 第21-22页 |
2.1.3 双边市场分类 | 第22-23页 |
2.1.4 双边市场结构 | 第23-24页 |
2.1.5 双边市场中的定价方式 | 第24页 |
2.1.6 影响双边市场定价的因素 | 第24-25页 |
2.2 产品差异化理论 | 第25-31页 |
2.2.1 产品差异化内涵 | 第25-26页 |
2.2.2 产品差异化形成原因 | 第26页 |
2.2.3 产品差异化类型 | 第26-28页 |
2.2.4 产品差异化作用 | 第28-29页 |
2.2.5 产品差异化模型 | 第29-31页 |
3 基于用户归属的平台定价模型 | 第31-39页 |
3.1 模型的基本假设 | 第31-32页 |
3.2 平台定价模型的建立 | 第32-37页 |
3.2.1 消费者和厂商均是单归属接入平台 | 第32-34页 |
3.2.2 消费者多归属和厂商单归属接入平台 | 第34-37页 |
3.3 比较分析 | 第37-38页 |
3.4 小结 | 第38-39页 |
4 基于定价方式的平台定价模型 | 第39-51页 |
4.1 模型的基本假设 | 第39-40页 |
4.2 平台定价模型的建立 | 第40-51页 |
4.2.1 垄断平台的定价 | 第40-43页 |
4.2.2 小结 | 第43-44页 |
4.2.3 竞争平台的定价 | 第44-49页 |
4.2.4 小结 | 第49-51页 |
5 结论、建议与展望 | 第51-53页 |
5.1 本文主要结论 | 第51页 |
5.2 相关建议 | 第51-52页 |
5.3 展望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致谢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