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职业技术教育论文--教学理论、教学法论文

Z市技工院校数控专业技能型技师培养模式研究--以Z市技师学院为例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绪论第8-22页
    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国家经济发展对技师人才的需求第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国家技师能力类型变化的需求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职业学校对技师人才培养探索的需求第9页
    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研究目的第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第三节 文献综述第10-1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国内研究现状第10-1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国外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研究内容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研究设计第17-20页
    第五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技能型技师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数控技师能力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技师培养模式第21-22页
第一章 技工院校技师培养模式的理论探讨及技师能力分析第22-29页
    第一节 技工院校技师培养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能力本位教育理论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理论第22-23页
    第二节 技工院校技师培养模式的内涵和基本要素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技师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第24-25页
    第三节 技师的类型及数控技能型技师的能力要求分析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技师的能力类型分析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技能型技师培养的能力要求分析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数控技能型技师的能力要求分析第26-29页
第二章 Z市技工院校数控技师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分析第29-44页
    第一节 Z市技工院校数控技师培养的现状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Z市技工院校数控专业技师培养的规模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Z市技工院校数控专业技师培养的情况第30-31页
    第二节 Z市技师学院“校中厂”数控技师培养现状第31-3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Z市技师学院数控技师班毕业生情况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Z市技师学院数控技师班在校生情况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Z市技师学院“校中厂”数控技师培养的改进建议第35-36页
    第三节 Z市技工院校数控专业技师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6-4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培养目标不明确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课程设置不科学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培养过程不深入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教学评价不科学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师资结构不合理第42-44页
第三章 完善Z市技工院校数控专业技能型技师培养模式的对策与建议第44-58页
    第一节 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制定技师培养目标的依据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科学的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强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要求第45-46页
    第二节 建立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的技师培养模式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必须严格筛选校企合作企业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校企合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校企合作数控专业技师培养的方法第48-50页
    第三节 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科学开发数控专业技师班课程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现阶段技师班课程类型第51页
    第四节 建立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体的评价体系第51-5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过程性评价的目标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过程性评价的原则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过程性评价的方法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过程性评价的内容第53-55页
    第五节 建立适应数控技师教学的“双师型”师资队伍第55-5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遴选适应数控专业技师教学的师资队伍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培养适应数控专业技师教学的师资队伍第56-58页
结语第58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1页
附录一第61-63页
附录二第63-65页
附录三第65-67页
附录四第67-69页
附录五第69-70页
致谢第70-71页
个人简历第71页

论文共7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超细晶高强韧性低合金钢显微组织的形成机制
下一篇:内阻尼对高速铣削刀具—夹具系统失稳特性的影响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