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7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1. 前言 | 第10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问题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1.5 研究创新与不足 | 第13-15页 |
2. 文献综述 | 第15-20页 |
2.1 理论基础 | 第15-17页 |
2.1.1 公共物品理论 | 第15-16页 |
2.1.2 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| 第16页 |
2.1.3 制度变迁理论 | 第16-17页 |
2.2 农村残疾人低保经验研究 | 第17-20页 |
2.2.1 关于低保倾斜性制度安排 | 第17-18页 |
2.2.2 关于低保可及性影响因素 | 第18页 |
2.2.3 关于低保效果评价 | 第18-20页 |
3. 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 | 第20-28页 |
3.1 改革开放前农村残疾人的社会救助制度 | 第20-21页 |
3.2 地方性探索与试验阶段(1993~1999) | 第21-23页 |
3.3 城市低保推动农村残疾低保的阶段(1999~2005年) | 第23-24页 |
3.4 城乡残疾人低保一体化阶段(2006年至今) | 第24-26页 |
3.5 小结 | 第26-28页 |
4. 农村残疾人低保制度现状:基于闽赣四县农村的抽样调查 | 第28-49页 |
4.1 样本概况 | 第28-35页 |
4.1.1 被访者基本情况 | 第28-32页 |
4.1.2 被访者家庭基本状况 | 第32-35页 |
4.2 农村残疾人家庭享受低保情况 | 第35-44页 |
4.2.1 低保覆盖率 | 第35-36页 |
4.2.2 残疾农户对低保评价 | 第36-38页 |
4.2.3 其他救助情况 | 第38-40页 |
4.2.4 闽赣两省低保投入情况 | 第40-44页 |
4.3 农村残疾人低保制度存在问题 | 第44-49页 |
4.3.1 不同地区农村低保制度差异大 | 第45页 |
4.3.2 获得低保方式存在不公现象 | 第45-46页 |
4.3.3 低保保障方式单一 | 第46页 |
4.3.4 低保资金仍存在严重不足 | 第46-47页 |
4.3.5 农村低保机构机制运行不健全 | 第47-49页 |
5. 农村残疾人低保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49-55页 |
5.1 制度问题: 城乡二元结构低保标准差异 | 第49-50页 |
5.2 非均等的社会公共服务 | 第50-52页 |
5.3 地方性观念、非正式社会关系的影响 | 第52-54页 |
5.4 法律体制的不健全 | 第54-55页 |
6. 结论与建议 | 第55-59页 |
6.1 结论 | 第55-56页 |
6.2 政策建议 | 第56-59页 |
6.2.1 扩宽保障资金筹措渠道 | 第56页 |
6.2.2 严格确定保障对象 | 第56-57页 |
6.2.3 科学制定低保标准 | 第57页 |
6.2.4 加强低保法制建设 | 第5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4页 |
附录 | 第64-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