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假释适用的现状及对策--以延边地区为例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3页 |
1.1 研究的目的、意义 | 第11页 |
1.2 研究的现状 | 第11页 |
1.3 研究的范围和方法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假释的概述 | 第13-16页 |
2.1 假释的概念 | 第13页 |
2.2 法律规定 | 第13-16页 |
第三章 延边地区假释适用的现状及特点 | 第16-22页 |
3.1 延边地区假释适用的现状 | 第16-18页 |
3.2 延边地区假释适用的特点 | 第18-22页 |
3.2.1 犯罪类型相对集中 | 第18-19页 |
3.2.2 暴力性犯罪突出 | 第19-20页 |
3.2.3 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| 第20页 |
3.2.4 中青年居多 | 第20-21页 |
3.2.5 少数民族中朝族比重大 | 第21-22页 |
第四章 延边地区假释适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| 第22-26页 |
4.1 假释在延边地区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2-23页 |
4.1.1 法院审判监督不充分 | 第22页 |
4.1.2 提请假释的罪犯范围较窄 | 第22-23页 |
4.1.3 后续机制不健全 | 第23页 |
4.2 原因分析 | 第23-26页 |
4.2.1 法律规定零散化 | 第23-24页 |
4.2.2 审判力量不足 | 第24页 |
4.2.3 法外用“法” | 第24页 |
4.2.4 对特殊群体重视不够 | 第24-25页 |
4.2.5 社区矫正工作不专业 | 第25-26页 |
第五章 完善我国假释适用的对策 | 第26-30页 |
5.1 推动国家立法的完善 | 第26-27页 |
5.1.1 增加流动人口犯罪的假释规定 | 第26页 |
5.1.2 建立假释犯就业保障体系 | 第26-27页 |
5.2 强化法院的审判监督 | 第27-28页 |
5.2.1 设置专门的法庭审理假释案件 | 第27页 |
5.2.2 赋予当事人假释参与权 | 第27-28页 |
5.2.3 裁判文书具体化 | 第28页 |
5.3 扩大提请假释犯的适用范围 | 第28页 |
5.3.1 特殊群体适度放宽 | 第28页 |
5.4 健全假释犯的后续机制 | 第28-30页 |
5.4.1 加紧教育培训 | 第29页 |
5.4.2 加强心理矫正 | 第29页 |
5.4.3 交付假释保证金 | 第29-30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30-3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1-33页 |
致谢词 | 第3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