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2-20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5页 |
1.1.1 美国等国家的金融脱媒现象 | 第12-13页 |
1.1.2 中国金融脱媒现象的出现 | 第13-14页 |
1.1.3 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2 论文结构安排 | 第15-17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4 创新之处 | 第18-20页 |
第2章 金融脱媒文献综述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综述 | 第20-42页 |
2.1 金融脱媒文献综述 | 第20-28页 |
2.1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20-23页 |
2.1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23-27页 |
2.1.3 评述 | 第27-28页 |
2.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综述 | 第28-42页 |
2.2.1 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理论 | 第28-31页 |
2.2.2 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理论 | 第31-35页 |
2.2.3 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理论 | 第35-38页 |
2.2.4 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理论 | 第38-40页 |
2.2.5 小结 | 第40-42页 |
第3章 我国金融脱媒现象分析 | 第42-57页 |
3.1 我国金融脱媒的现状、新形势及特点 | 第42-53页 |
3.1.1 资金供给方的金融脱媒——居民金融资产结构中存款比重下降 .. 373.1.2 资金需求方的金融脱媒——企业融资中银行贷款比重减少 | 第42-45页 |
3.1.2 资金需求方的金融脱媒——企业融资中银行贷款比重减少 | 第45-47页 |
3.1.3 金融脱媒新形势: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 | 第47-52页 |
3.1.4 我国金融脱媒的特点 | 第52-53页 |
3.2 我国金融脱媒程度的度量 | 第53-57页 |
3.2.1 我国金融脱媒度量指标 | 第53-55页 |
3.2.2 邹突变点检验 | 第55-57页 |
第4章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展历程 | 第57-61页 |
4.1 高度计划控制时期(1979年前) | 第57页 |
4.2 直接调控时期(1979-1991年) | 第57-58页 |
4.3 直接调控为主间接调控为辅时期(1992-1997 年) | 第58-59页 |
4.4 间接调控为主直接调控为辅时期(1998年至今) | 第59-60页 |
4.5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评述 | 第60-61页 |
第5章 金融脱媒对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影响分析 | 第61-78页 |
5.1 金融脱媒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| 第61-66页 |
5.1.1 我国利率体系 | 第61-64页 |
5.1.2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| 第64-65页 |
5.1.3 金融脱媒是利率市场化的助推器 | 第65-66页 |
5.2 金融脱媒对利率传导机制影响理论分析 | 第66-67页 |
5.3 金融脱媒对“货币政策传导到利率环节”影响实证分析 | 第67-73页 |
5.3.1 指标选取 | 第67-68页 |
5.3.2 实证分析 | 第68-73页 |
5.4 金融脱媒对“利率传导到投资环节”影响实证分析 | 第73-77页 |
5.4.1 指标选取 | 第73页 |
5.4.2 实证分析 | 第73-77页 |
5.5 小结 | 第77-78页 |
第6章 金融脱媒对我国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机制影响分析 | 第78-93页 |
6.1 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影响理论分析 | 第78-80页 |
6.2 金融脱媒对“货币政策传导到资产价格环节”影响实证分析 | 第80-84页 |
6.2.1 指标选取 | 第80页 |
6.2.2 实证分析 | 第80-84页 |
6.3 金融脱媒对“资产价格传导到消费、投资环节”影响实证分析 | 第84-92页 |
6.3.1 指标选取 | 第84-85页 |
6.3.2 实证分析 | 第85-92页 |
6.4 小结 | 第92-93页 |
第7章 金融脱媒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影响分析 | 第93-109页 |
7.1 金融脱媒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影响理论分析 | 第93-94页 |
7.2 金融脱媒对“货币政策传导到信贷环节”影响实证分析 | 第94-98页 |
7.2.1 指标选取 | 第94页 |
7.2.2 实证分析 | 第94-98页 |
7.3 金融脱媒对“信贷传导到投资环节”影响实证分析 | 第98-103页 |
7.3.1 指标选取 | 第99页 |
7.3.2 实证分析 | 第99-103页 |
7.4 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整体影响实证分析 | 第103-108页 |
7.4.1 金融脱媒前:1998年1季度-2005年2季度 | 第103-105页 |
7.4.2 金融脱媒后:2005年3季度-2014年2季度 | 第105-108页 |
7.5 小结 | 第108-109页 |
第8章 金融脱媒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分析—基于STVAR模型的非线性分析 | 第109-124页 |
8.1 平滑转换向量自回归(STVAR)模型介绍 | 第110-116页 |
8.1.1 STR模型及STVAR模型一般特征 | 第110-113页 |
8.1.2 STVAR模型估计步骤 | 第113页 |
8.1.3 模型非线性的检验 | 第113-114页 |
8.1.4 STVAR模型估计 | 第114-115页 |
8.1.5 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| 第115-116页 |
8.2 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影响实证分析 | 第116-123页 |
8.2.1 指标选取 | 第116-117页 |
8.2.2 基于ST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| 第117-123页 |
8.3 小结 | 第123-124页 |
第9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| 第124-129页 |
9.1 研究结论 | 第124-125页 |
9.2 政策建议 | 第125-127页 |
9.3 研究不足和展望 | 第127-12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9-134页 |
致谢 | 第134-135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13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