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3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3 本文结构安排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LTE/LTE-Advanced系统 | 第18-28页 |
2.1 LTE/LTE-Advanced系统结构及主要接口 | 第18-19页 |
2.1.1 LTE/LTE-Advanced系统结构 | 第18-19页 |
2.1.2 LTE/LTE-Advanced主要接口 | 第19页 |
2.2 LTE/LTE-Advanced关键技术 | 第19-25页 |
2.2.1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| 第19-20页 |
2.2.2 MIMO技术 | 第20-21页 |
2.2.3 载波聚合技术 | 第21-22页 |
2.2.4 中继技术 | 第22-23页 |
2.2.5 协作多点技术 | 第23-25页 |
2.3 LTE/LTE-Advanced物理结构 | 第25-27页 |
2.3.1 LTE/LTE-Advanced帧结构 | 第25-26页 |
2.3.2 LTE/LTE-Advanced资源选择 | 第26-27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3章 CoMP技术及协作节点半动态选择算法研究 | 第28-56页 |
3.1 CoMP技术 | 第28-42页 |
3.1.1 CoMP基本概念 | 第28页 |
3.1.2 CoMP名词解释 | 第28-30页 |
3.1.3 CoMP的分类 | 第30-35页 |
3.1.4 CoMP传输方案 | 第35-37页 |
3.1.5 CoMP协作场景 | 第37-38页 |
3.1.6 CoMP预编码 | 第38-42页 |
3.2 CoMP用户调度 | 第42-46页 |
3.2.1 用户分类 | 第42-44页 |
3.2.2 用户调度方案 | 第44-46页 |
3.3 CoMP协作节点选择 | 第46-49页 |
3.4 一种基于门限判决的协作节点选择算法 | 第49-54页 |
3.4.1 协作模型 | 第50页 |
3.4.2 协作节点选择算法 | 第50-52页 |
3.4.3 计算判决门限 | 第52-54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第4章 仿真结果及分析 | 第56-66页 |
4.1 仿真流程 | 第56-59页 |
4.2 仿真结果分析 | 第59-65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5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6-68页 |
5.1 总结 | 第66页 |
5.2 展望 | 第66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4页 |
作者介绍 | 第74-76页 |
致谢 | 第76-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