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2 研究对象的范围界定 | 第13-14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4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5-18页 |
第2章 相关研究进展 | 第18-32页 |
2.1 移动终端的相关研究 | 第18-21页 |
2.1.1 移动终端的研究概况 | 第18-20页 |
2.1.2 移动终端的现状与趋势 | 第20-21页 |
2.2 情景感知相关研究 | 第21-26页 |
2.2.1 情景感知的概念与类型 | 第21-23页 |
2.2.2 情景感知的应用系统与问题 | 第23-26页 |
2.3 公共场所个人防失的相关研究 | 第26-31页 |
2.3.1 公共场所个人防失的概念与情景 | 第26-27页 |
2.3.2 公共场所个人防失的现状与局限 | 第27-3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3章 移动情景感知下公共场所个人防失的设计特征 | 第32-42页 |
3.1 移动情景感知下公共场所个人防失设计的动因分析 | 第32-35页 |
3.1.1 外推力—技术成熟 | 第33页 |
3.1.2 内驱力—公共场所用户的安全需求 | 第33-34页 |
3.1.3 引导力—信息复杂性与需求动态化 | 第34-35页 |
3.2 移动情景感知下公共场所个人防失设计契合因分析 | 第35-36页 |
3.3 移动情景感知设计特性分析 | 第36-39页 |
3.3.1 个性化 | 第36页 |
3.3.2 智能性 | 第36-37页 |
3.3.3 情景感知性 | 第37-38页 |
3.3.4 主动适应性 | 第38页 |
3.3.5 人机交互性 | 第38-39页 |
3.4 移动情景感知的设计思维分析 | 第39-41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4章 移动情景感知下公共场所个人防失设计原则 | 第42-49页 |
4.1 移动情景感知下公共场所个人防失设计系统要素 | 第42-46页 |
4.1.1 环境系统要素 | 第43-44页 |
4.1.2 人的系统要素 | 第44-45页 |
4.1.3 产品系统要素 | 第45-46页 |
4.2 移动情景感知下公共场所个人防失设计原则 | 第46-48页 |
4.2.1 系统化思考原则 | 第46-47页 |
4.2.2 未来式主动思考原则 | 第47页 |
4.2.3 持续性思考原则 | 第47-48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5章 公共场所个人防失系统设计实证研究 | 第49-63页 |
5.1 公共场所个人防失设计场景描述 | 第49-51页 |
5.1.1 环境观察 | 第50页 |
5.1.2 用户行为观察 | 第50-51页 |
5.1.3 产品观察 | 第51页 |
5.2 公共场所个人防失系统设计分析 | 第51-58页 |
5.2.1 情景角色假设 | 第52-54页 |
5.2.2 出行情景行为路线图 | 第54-56页 |
5.2.3 公共场所情景触点分析 | 第56-57页 |
5.2.4 相关利益人分析 | 第57-58页 |
5.3 公共场所个人防失设计输出 | 第58-62页 |
5.3.1 设计思路 | 第58-59页 |
5.3.2 公共场所个人防失设计服务蓝图 | 第59-60页 |
5.3.3 设计结果展示 | 第60-62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3-66页 |
6.1 理论贡献与应用价值 | 第63-64页 |
6.2 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| 第64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