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1.1 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变压器抗短路能力计算原理及其软件开发 | 第14-36页 |
2.1 变压器抗短路能力计算原理 | 第14-19页 |
2.1.1 漏磁产生与分析 | 第14页 |
2.1.2 电动力与电流关系 | 第14-15页 |
2.1.3 幅向力与幅向失稳 | 第15-17页 |
2.1.4 轴向动态力与轴向失稳 | 第17-19页 |
2.2 变压器短路电流计算理论基础 | 第19-21页 |
2.2.1 变压器短路电流计算基本原理 | 第19-20页 |
2.2.2 变压器短路电流计算流程图 | 第20-21页 |
2.3 变压器短路电流计算程序开发 | 第21-28页 |
2.4 变压器抗短路能力评估软件 | 第28-35页 |
2.4.1 变压器抗短路能力计算理论 | 第28-30页 |
2.4.2 变压器抗短路能力计算流程 | 第30页 |
2.4.3 变压器抗短路能力计算软件特点 | 第30-34页 |
2.4.4 变压器抗短路能力计算程序准确性验证 | 第34-3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3章 变压器抗短路能力评估软件的工程案例分析 | 第36-57页 |
3.1 软件应用案例Ⅰ—SFSZ8-31500/110抗短路能力评估 | 第36-47页 |
3.1.1 变压器概况 | 第36页 |
3.1.2 变压器短路电流计算 | 第36-37页 |
3.1.3 变压器抗短路能力评估 | 第37-46页 |
3.1.4 评估结论与讨论 | 第46-47页 |
3.2 软件应用案例Ⅱ—SFSZ11-180000/220抗短路能力评估 | 第47-50页 |
3.2.1 变压器概况 | 第47页 |
3.2.2 变压器短路电流计算 | 第47-48页 |
3.2.3 变压器抗短路能力评估 | 第48-49页 |
3.2.4 评估结论与讨论 | 第49-50页 |
3.3 软件应用案例Ⅲ—SFPS-JT-750000/550抗短路能力评估 | 第50-52页 |
3.3.1 变压器概况 | 第50页 |
3.3.2 变压器短路电流计算 | 第50-51页 |
3.3.3 变压器抗短路能力评估 | 第51-52页 |
3.3.4 评估结论与讨论 | 第52页 |
3.4 变压器抗短路能力数据整理 | 第52-56页 |
3.4.1 内外绕组抗短路能力对比 | 第53-54页 |
3.4.2 内绕组抗短路能力安全系数分布 | 第54-55页 |
3.4.3 中低压绕组抗短路能力安全系数对比 | 第55-56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4章 变压器抗短路能力评估软件的工程应用 | 第57-69页 |
4.1 提升抗短路能力工程改造方案对比 | 第57-64页 |
4.1.1 返厂提升 | 第57-60页 |
4.1.2 串抗提升 | 第60-61页 |
4.1.3 现场提升 | 第61-63页 |
4.1.4 提升实施方案对比 | 第63-64页 |
4.2 提升变压器抗短路能力实施方法 | 第64-66页 |
4.3 现场抗短路能力提升工程实践 | 第66-68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69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
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| 第75-76页 |
附录B 软件程序 | 第76-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