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4-5页 |
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1 绪论 | 第13-33页 |
1.1 人工氧载体 | 第13-24页 |
1.1.1 人工合成的氧载体 | 第14-15页 |
1.1.2 血红蛋白基氧载体(HBOCs) | 第15-24页 |
1.2 聚合物胶束在人工氧载体领域的应用 | 第24-27页 |
1.2.1 胶束的形成 | 第24-25页 |
1.2.2 胶束的形成机理 | 第25-26页 |
1.2.3 胶束的制备 | 第26页 |
1.2.4 胶束封装血红蛋白 | 第26-27页 |
1.3 药物控释体系 | 第27-30页 |
1.3.1 药物传输载体 | 第27-29页 |
1.3.2 pH响应型载体 | 第29-30页 |
1.4 课题提出 | 第30-33页 |
2 PEG-co-P(GMA)的合成及表征 | 第33-41页 |
2.1 实验药品 | 第33页 |
2.2 实验仪器 | 第33页 |
2.3 聚合物的合成 | 第33-34页 |
2.3.1 大分子引发剂PEG-Br的合成 | 第33-34页 |
2.3.2 ATRP法合成PEG-co-P(GMA) | 第34页 |
2.4 合成产物的表征 | 第34-35页 |
2.4.1 傅里叶红外光谱(FT-IR) | 第34-35页 |
2.4.2 ~1H NMR核磁共振的研究 | 第35页 |
2.4.3 GPC研究 | 第35页 |
2.5 PEG-co-P(GMA)胶束化行为表征 | 第35-36页 |
2.5.1 胶束制备 | 第35页 |
2.5.2 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(CMC) | 第35页 |
2.5.3 胶束粒径的表征(DLS) | 第35-36页 |
2.6 结果讨论 | 第36-40页 |
2.6.1 各阶段产物的红外表征 | 第36页 |
2.6.2 各阶段产物的~1H NMR表征 | 第36-38页 |
2.6.3 GPC表征 | 第38页 |
2.6.4 临界胶束浓度(CMC) | 第38-39页 |
2.6.5 胶束的粒径表征 | 第39-40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3 PEG-P(GMA-API)_(45)的合成及表征 | 第41-45页 |
3.1 实验药品 | 第41页 |
3.2 实验仪器 | 第41-42页 |
3.3 PEG-P(GMA-API)_(45)的合成 | 第42页 |
3.4 聚合物的合成表征 | 第42-43页 |
3.4.1 傅里叶红外光谱(FT-IR) | 第42页 |
3.4.2 ~1H NMR核磁共振的研究 | 第42-43页 |
3.4.3 GPC研究 | 第43页 |
3.5 结果讨论 | 第43-44页 |
3.5.1 红外表征 | 第43页 |
3.5.2 核磁表征 | 第43-44页 |
3.5.3 GPC表征 | 第44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4 PEG-P(GMA-API)_(45)聚合物的应用 | 第45-61页 |
4.1 PEG-P(GMA-API)_(45)聚合物封装Hb | 第45-46页 |
4.1.1 胶束的制备 | 第45页 |
4.1.2 胶束表征 | 第45-46页 |
4.1.3 Hb包封率的测定 | 第46页 |
4.1.4 载CO-Hb聚合物胶束的制备 | 第46页 |
4.1.5 载Hb胶束的气体结合能力测试 | 第46页 |
4.2 聚合物封装Hb的结果讨论 | 第46-54页 |
4.2.1 临界胶束浓度(CMC) | 第46-47页 |
4.2.2 粒径表征 | 第47-48页 |
4.2.3 Hb包载行为的研究 | 第48-52页 |
4.2.4 载Hb胶束结合氧及释氧能力表征 | 第52-54页 |
4.3 PEG-P(GMA-API)_(45)载药复合胶束的制备 | 第54-55页 |
4.3.1 载药胶束的制备 | 第54-55页 |
4.3.2 载药量和包封率的测定 | 第55页 |
4.3.3 DOX-micelles的释放行为 | 第55页 |
4.4 载药结果与讨论 | 第55-59页 |
4.4.1 DOX-micelles的制备 | 第55-56页 |
4.4.2 PEG-P(GMA-API)_(45)胶束的pH响应性表征 | 第56-57页 |
4.4.3 胶束包封DOX前后的粒径表征 | 第57-58页 |
4.4.4 胶束形貌的表征 | 第58页 |
4.4.5 DOX标准曲线方程的计算 | 第58-59页 |
4.4.6 DOX的载药量和包封率的测定 | 第59页 |
4.4.7 DOX/micelles的体外释放 | 第59页 |
4.5 本章结论 | 第59-61页 |
5 PEG-P(GMA-TEPA)_(35)的合成及Hb封装 | 第61-71页 |
5.1 实验药品 | 第61页 |
5.2 实验仪器 | 第61页 |
5.3 PEG-P(GMA-TEPA)_(35)的合成 | 第61-62页 |
5.4 聚合物合成产物表征 | 第62页 |
5.4.1 傅里叶红外光谱(FT-IR) | 第62页 |
5.4.2 ~1H NMR核磁共振的研究 | 第62页 |
5.4.3 GPC研究 | 第62页 |
5.5 PEG-P(GMA-TEPA)_(35)胶束包载Hb | 第62-63页 |
5.5.1 载Hb胶束的制备 | 第62-63页 |
5.5.2 载CO-Hb胶束的制备 | 第63页 |
5.5.3 载Hb胶束的气体结合能力测试 | 第63页 |
5.6 结果与讨论 | 第63-69页 |
5.6.1 红外表征 | 第63-64页 |
5.6.2 核磁表征 | 第64-65页 |
5.6.3 GPC表征 | 第65页 |
5.6.4 临界胶束浓度(CMC) | 第65-66页 |
5.6.5 粒径表征 | 第66-67页 |
5.6.6 形貌表征 | 第67页 |
5.6.7 Hb包载行为的研究 | 第67-68页 |
5.6.8 载Hb聚合物胶束载氧和释氧能力表征 | 第68-69页 |
5.7 本章结论 | 第69-71页 |
6 结论 | 第71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83页 |
作者简介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