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缩略词 | 第13-1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4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2 国内外微小卫星低可观测技术概述 | 第15-18页 |
1.2.1 空间探测设备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5-16页 |
1.2.2 国内外卫星低可观测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2.3 卫星低可观测的关键技术 | 第17-18页 |
1.3 可行性分析及相关技术 | 第18-22页 |
1.3.1 可行性分析 | 第18页 |
1.3.2 姿态规划相关技术 | 第18-22页 |
1.4 微小卫星低可观测飞行姿态规划任务分析 | 第22页 |
1.5 论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微小卫星面临威胁水平评估建模 | 第24-36页 |
2.1 微小卫星运行轨道建模 | 第24-27页 |
2.1.1 运行轨道特征 | 第24页 |
2.1.2 微小卫星运行轨道计算 | 第24-27页 |
2.2 威胁区、威胁设备及威胁方向定义与分布分析 | 第27-33页 |
2.2.1 威胁区、威胁设备及威胁方向定义 | 第27-28页 |
2.2.2 威胁分布分析 | 第28-33页 |
2.3 微小卫星轨道优化策略 | 第33页 |
2.4 雷达威胁水平评估 | 第33-34页 |
2.5 微小卫星的RCS计算方法 | 第34-35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三章 雷达威胁等级评估方案设计 | 第36-45页 |
3.1 等级评估概述 | 第36-37页 |
3.1.1 等级评估意义 | 第36页 |
3.1.2 等级评估方法 | 第36-37页 |
3.2 雷达威胁等级评估 | 第37-43页 |
3.2.1 多属性分析方法及层次分析法 | 第37-40页 |
3.2.2 雷达威胁性等级评估 | 第40-43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3-45页 |
第四章微小卫星低可观测飞行姿态静环境规划 | 第45-60页 |
4.1 低可观测飞行姿态概述 | 第45-46页 |
4.1.1 规划意义、可行性分析及方法 | 第45页 |
4.1.2 规划任务及目标制定 | 第45-46页 |
4.2 静环境规划建模 | 第46-48页 |
4.2.1 规划空间建模 | 第46-47页 |
4.2.2 规划空间压缩 | 第47页 |
4.2.3 规划性能指标 | 第47-48页 |
4.3 基于分段稀疏A*算法的规划算法 | 第48-54页 |
4.3.1 A*算法原理与流程 | 第48-49页 |
4.3.2 规划算法设计 | 第49-50页 |
4.3.3 算法仿真与结果分析 | 第50-54页 |
4.4 基于概率地图法的规划算法 | 第54-59页 |
4.4.1 概率地图法算法原理 | 第54-55页 |
4.4.2 规划算法流程 | 第55页 |
4.4.3 算法仿真与结果分析 | 第55-59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五章 基于局部最优解的微小卫星飞行姿态动环境规划 | 第60-77页 |
5.1 动环境规划算法概述 | 第60页 |
5.2 基于局部最优的动环境规划建模 | 第60-61页 |
5.2.1 动环境规划模型 | 第60-61页 |
5.2.2 动环境算法模型分析 | 第61页 |
5.3 基于混沌粒子群算法的规划算法设计 | 第61-68页 |
5.3.1 混沌优化算法 | 第61-63页 |
5.3.2 粒子群优化算法 | 第63-64页 |
5.3.3 动环境规划算法设计 | 第64-65页 |
5.3.4 算法仿真与结果分析 | 第65-68页 |
5.4 基于病毒遗传算法的规划算法 | 第68-75页 |
5.4.1 病毒遗传算法概述 | 第68-70页 |
5.4.2 动环境规划算法设计 | 第70-71页 |
5.4.3 算法仿真与结果分析 | 第71-75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75-77页 |
第六章基于近似全局最优解的微小卫星飞行姿态规划 | 第77-84页 |
6.1 全局近似最优解快速规划算法概述 | 第77页 |
6.2 规划算法建模 | 第77-79页 |
6.3 基于进化策略的全局近似最优解规划算法设计 | 第79-82页 |
6.3.1 遗传操作策略设计 | 第79页 |
6.3.2 规划算法设计流程 | 第79-80页 |
6.3.3 算法仿真与结果分析 | 第80-82页 |
6.4 不同算法性能对比分析 | 第82-83页 |
6.4.1 不同算法规划性能对比 | 第82页 |
6.4.2 根据不同需求的算法选择 | 第82-83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83-84页 |
第七章 结束语 | 第84-87页 |
7.1 总结 | 第84-85页 |
7.2 展望 | 第85-8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7-93页 |
致谢 | 第93-94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