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财政法论文--经济法论文--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--企业法、公司法论文

注册资本认缴制下隐名股东权利保护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一章 导论第8-12页
    1.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8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背景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选题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2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第10页
    1.3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11页
    1.4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1-12页
第二章 隐名股东基本问题概述第12-21页
    2.1 隐名股东的概念与特征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隐名股东概念界定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隐名股东的特征第13页
    2.2 隐名股东产生原因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规避型成因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非规避型成因第14-15页
    2.3 隐名股东的资格认定标准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域外的观点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我国现行法、学术界及实务界的观点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实质说、形式说与折中说的分析第16-18页
    2.4 隐名股东与相关主体的法律关系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的法律关系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隐名股东与公司其他股东的法律关系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隐名股东与第三人的法律关系第19-21页
第三章 隐名股东权利保护现状及问题第21-31页
    3.1 隐名股东权利保护的必要性第21-22页
    3.2 隐名股东权利保护的现状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《公司法》的规定及分析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《公司法司法解释(三)》的规定及分析第23-24页
    3.3 我国关于隐名股东权利保护的法律困境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立法的科学性不高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隐名股东资格认定标准缺失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隐名出资合同规制的缺失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隐名出资显名化的规定不严谨第26页
    3.4 认缴登记制对隐名股东的影响第26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质疑隐名股东的合法性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促使法人人格否认的扩张第29-31页
第四章 国外隐名股东权利保护对我国的启示第31-35页
    4.1 国外有关隐名股东的法律规范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英美法系国家相关规定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大陆法系国家相关规定第31-32页
    4.2 国外隐名股东权利保护对我国的启示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隐名出资的信托处理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建立完善的隐名出资程序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平衡公司及利害关系人的利益第34-35页
第五章 我国隐名股东权利保护制度之完善第35-43页
    5.1 健全隐名股东的身份制度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明确隐名股东概念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明确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认定标准第35-37页
    5.2 明确隐名股东的权利义务第37-38页
    5.3 构建隐名出资股权信托制度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隐名出资股权信托合同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隐名出资股权信托登记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隐名出资股权信托的终止第39-40页
    5.4 确立显名自愿的机制第40-41页
    5.5 构建隐名出资协议公证制度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公证的意义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隐名出资协议的公证第41-43页
参考文献第43-46页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46-47页
致谢第47-48页

论文共4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刑事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完善--从赵作海案谈起
下一篇: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