煤沥青喹啉不溶物对铝用炭阳极性能的影响
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3-27页 |
| 1.1 引言 | 第13-14页 |
| 1.2 铝用炭阳极概述 | 第14-16页 |
| 1.3 铝用炭阳极原料 | 第16-17页 |
| 1.3.1 石油焦 | 第16页 |
| 1.3.2 煤沥青 | 第16-17页 |
| 1.4 铝用炭阳极制备 | 第17-20页 |
| 1.5 铝用炭阳极损耗 | 第20-22页 |
| 1.5.1 电化学消耗 | 第20页 |
| 1.5.2 布多尔反应 | 第20页 |
| 1.5.3 空气燃烧 | 第20-21页 |
| 1.5.4 碳渣 | 第21页 |
| 1.5.5 二次反应 | 第21-22页 |
| 1.6 铝用炭阳极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| 第22-25页 |
| 1.6.1 石油焦中杂质元素对阳极性能的影响 | 第22-24页 |
| 1.6.2 煤沥青质量对阳极性能的影响 | 第24页 |
| 1.6.3 混捏、成型对阳极质量的影响 | 第24页 |
| 1.6.4 焙烧温度对阳极质量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| 1.7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25-27页 |
| 1.7.1 研究目的 | 第25-26页 |
| 1.7.2 研究意义 | 第26页 |
| 1.7.3 研究内容 | 第26-27页 |
| 第2章 实验 | 第27-32页 |
| 2.1 原料 | 第27页 |
| 2.2 阳极制备 | 第27-29页 |
| 2.3 阳极性能检测 | 第29-31页 |
| 2.3.1 电阻率 | 第29-30页 |
| 2.3.2 体积密度 | 第30页 |
| 2.3.3 抗压强度 | 第30页 |
| 2.3.4 抗折强度 | 第30-31页 |
| 2.3.5 开口气孔率 | 第31页 |
| 2.4 煤沥青粘度温度曲线测试 | 第31页 |
| 2.5 煤沥青TG和DTG测试 | 第31-32页 |
| 第3章 QI含量对煤沥青性能的影响 | 第32-44页 |
| 3.1 煤沥青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| 第32-33页 |
| 3.2 结焦值与QI含量的关系 | 第33页 |
| 3.3 挥发份与QI含景的关系 | 第33-34页 |
| 3.4 粘度与QI含量的关系 | 第34-37页 |
| 3.5 煤沥青的TG和DTG曲线 | 第37-43页 |
| 3.5.1 1 | 第37-38页 |
| 3.5.2 2 | 第38-39页 |
| 3.5.3 3 | 第39-40页 |
| 3.5.4 4 | 第40-43页 |
| 3.6 小结 | 第43-44页 |
| 第4章 相同混捏温度下QI含量对炭阳极性能的影响 | 第44-51页 |
| 4.1 阳极生坯密度 | 第44-45页 |
| 4.2 阳极性能 | 第45-50页 |
| 4.2.1 体积密度 | 第45-46页 |
| 4.2.2 开口气孔率 | 第46-47页 |
| 4.2.3 抗折和抗压强度 | 第47-49页 |
| 4.2.4 电阻率 | 第49-50页 |
| 4.3 小结 | 第50-51页 |
| 第5章 沥青粘度相同时QI含量对阳极性能的影响 | 第51-57页 |
| 5.1 阳极生坯密度 | 第51-52页 |
| 5.2 阳极性能 | 第52-56页 |
| 5.2.1 体积密度 | 第52-53页 |
| 5.2.2 开口气孔率 | 第53-54页 |
| 5.2.3 抗折和抗压强度 | 第54-55页 |
| 5.2.4 电阻率 | 第55-56页 |
| 5.3 小结 | 第56-57页 |
| 结论 | 第57-5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| 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