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贸易经济论文--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--商品流通论文--电子贸易、网上贸易论文

互联网金融背景下P2P网络借贷理论与实践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一、引言第9-15页
    (一)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(二) 文献综述第10-12页
    (三)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安排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 研究方法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2. 论文结构第12-13页
    (四) 主要创新之处和不足第13-15页
二、互联网金融发展概述第15-19页
    (一)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 定义与内涵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 总体发展判断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3. 主要内容业务模式第16页
    (二) 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概况第16-19页
三、P2P网络借贷概念及发展历程第19-33页
    (一) P2P网络借贷的概念简述第19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 概念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 特点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3. 模式划分第20-24页
    (二) P2P网络借贷在国外的发展历程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 英国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 美国第26-28页
    (三) P2P网络借贷在国内的发展历程第28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 P2P网络借贷行业基本概况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 P2P网络借贷行业发展阶段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 P2P网络借贷平台特点——以拍拍贷为例第31-33页
四、P2P网络借贷理论基础分析第33-38页
    (一) 金融中介与金融脱媒理论第33-34页
    (二) 金融创新理论第34-35页
    (三)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35-36页
    (四) 风险管理理论第36-37页
    (五) 长尾理论第37-38页
五、P2P网络借贷现实状况分析第38-50页
    (一) 典型案例介绍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1. 纯中介平台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 担保类平台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 债权转让型平台第40页
    (二) P2P网络借贷的作用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1. 缓解资金错配难题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 推动金融体系去中介化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 增强金融服务可得性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4. 金融服务的个性化自主性第41-42页
    (三) P2P网络借贷的风险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1. 市场风险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2. 信用风险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 流动性风险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4. 运营层面风险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 法律合规性风险第43页
    (四) 最新发展情况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1. 平台跑路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 融资规模第44页
    (五) 与传统金融机构对比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1. 优势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 劣势第45页
    (六) 监管政策动向第45-50页
        1. 政策文件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 监管主体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 监管对象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 整改方案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 存管模式第48-50页
六、完善互联网金融P2P网络借贷发展的建议第50-54页
    (一) P2P网络借贷平台管理与控制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1. 成立行业自律组织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2. 建立信息披露制度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3. 完善征信体系建设第50页
    (二) P2P网络借贷发展战略方向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1. 转型平台规模质量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2. 进行大数据风控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3. 开始专业细分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 应对预期收益率下降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5. 精细化差异化发展第52页
    (三) 政府监管的政策建议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1. 加快互联网金融监管立法步伐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 实施功能性的分类监管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3. 提升机构抵抗风险水平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4. 建立市场预警和退出机制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5.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教育工作第53-54页
七、结论第54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57页
后记第57-58页

论文共5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社交化电子商务中UGC特性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机制探析--基于社会影响视角
下一篇: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博弈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