齿轮系统激励特性及其引起的柴油机整机振动噪声分析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4页 |
1.3 齿轮系统振动噪声特性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4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| 第12-14页 |
第2章 正时齿轮系统振动噪声仿真机理 | 第14-27页 |
2.1 齿轮啮合内部动态激励产生机理 | 第14-17页 |
2.1.1 刚度激励 | 第14-15页 |
2.1.2 误差激励 | 第15-16页 |
2.1.3 啮合冲击激励 | 第16页 |
2.1.4 齿轮传动动力学方程 | 第16-17页 |
2.2 轴承支承原理 | 第17-25页 |
2.2.1 深沟球轴承支承原理 | 第17-21页 |
2.2.2 圆柱滚子轴承支承原理 | 第21-23页 |
2.2.3 滑动轴承支承原理 | 第23-25页 |
2.3 振动噪声仿真原理 | 第25-26页 |
2.3.1 有限元法基本理论 | 第25-26页 |
2.3.2 边界元法基本理论 | 第26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3章 正时齿轮系统内部动态激励特性研究 | 第27-59页 |
3.1 引言 | 第27页 |
3.2 齿轮实体模型的参数化建立 | 第27-33页 |
3.2.1 渐开线齿廓方程数学描述 | 第27-29页 |
3.2.2 齿根过渡曲线方程数学描述 | 第29-31页 |
3.2.3 螺旋线方程数学描述 | 第31页 |
3.2.4 正时齿轮系统实体模型建立 | 第31-33页 |
3.3 刚度激励特性分析 | 第33-49页 |
3.3.1 啮合刚度接触有限元分析 | 第33-40页 |
3.3.2 理论验证 | 第40-43页 |
3.3.3 刚度激励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3-48页 |
3.3.4 正时齿轮系统刚度激励数值模拟 | 第48-49页 |
3.4 齿轮系统误差激励特性研究 | 第49-51页 |
3.5 正时齿轮系统内部动态激励合成 | 第51-58页 |
3.5.1 正时齿轮系统啮合相位确定 | 第51-54页 |
3.5.2 内部动态激励合成及特性分析 | 第54-58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4章 正时齿轮系统轴承支承特性计算 | 第59-77页 |
4.1 引言 | 第59页 |
4.2 柴油机运动件多体动力学仿真 | 第59-65页 |
4.2.1 曲柄连杆机构多体动力学建模 | 第59-61页 |
4.2.2 配气机构多体动力学建模 | 第61-62页 |
4.2.3 轴承载荷测量 | 第62-65页 |
4.3 滚动轴承刚度计算 | 第65-71页 |
4.3.1 滚动轴承受力分析 | 第65-67页 |
4.3.2 深沟球轴承Hertz弹性变形量 | 第67-68页 |
4.3.3 圆柱滚子弹性变形量计算 | 第68-69页 |
4.3.4 滚动轴承刚度计算结果 | 第69-71页 |
4.4 滑动轴承支承刚度计算 | 第71-76页 |
4.4.1 雷诺方程的求解 | 第71-73页 |
4.4.2 动力特性求解 | 第73-75页 |
4.4.3 滑动轴承刚度计算结果 | 第75-76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第5章 正时齿轮系统振动噪声预报研究 | 第77-96页 |
5.1 正时齿轮系统固有特性分析 | 第77-85页 |
5.1.1 整机固有特性分析 | 第77-80页 |
5.1.2 耦合系统固有特性分析 | 第80-85页 |
5.2 齿轮激励下整机振动响应特性分析 | 第85-90页 |
5.2.1 整机振动水平评价 | 第85-86页 |
5.2.2 整机振动动态响应分布 | 第86-90页 |
5.3 齿轮激励下整机辐射噪声特性分析 | 第90-95页 |
5.3.1 声学仿真方法验证 | 第90-93页 |
5.3.2 整机辐射噪声特性预测 | 第93-95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95-96页 |
结论 | 第96-9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8-10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101-102页 |
致谢 | 第102-103页 |
附录 | 第10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