潮流能发电机组水下监控装置测试系统设计与开发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课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2.1 潮流能技术发展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2 自动化测试系统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3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构 | 第14-16页 |
2 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| 第16-22页 |
2.1 水下监控装置概述 | 第16-18页 |
2.1.1 水下监控系统传感器概述 | 第16-17页 |
2.1.2 传感器接口类型分类 | 第17-18页 |
2.2 需求分析 | 第18-19页 |
2.3 总体设计 | 第19-2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3 水下机组感知对象与传感器仿真模型研究 | 第22-49页 |
3.1 感知对象模型的设计 | 第22-30页 |
3.1.1 感知对象——机组液位 | 第22-23页 |
3.1.2 感知对象——机组温湿度 | 第23-24页 |
3.1.3 感知对象——海流流速流向 | 第24-27页 |
3.1.4 感知对象——发电机 | 第27-30页 |
3.2 传感器模型的设计 | 第30-48页 |
3.2.1 机头漏水线模型 | 第30-31页 |
3.2.2 机舱漏水点模型 | 第31-32页 |
3.2.3 机头温湿度传感器模型 | 第32-37页 |
3.2.4 机舱温湿度传感器模型 | 第37-39页 |
3.2.5 设备温度铂电阻模型 | 第39-41页 |
3.2.6 海流计模型 | 第41-43页 |
3.2.7 电压互感器模型 | 第43-44页 |
3.2.8 电流互感器模型 | 第44-46页 |
3.2.9 增量式编码器模型 | 第46-48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4 实时测试仿真器设计 | 第49-60页 |
4.1 实时测试仿真器的结构设计 | 第49-51页 |
4.2 传感器信号仿真的结构设计 | 第51-52页 |
4.3 实时测试仿真器硬件电路设计 | 第52-59页 |
4.3.1 数字通讯电路设计 | 第52-54页 |
4.3.2 模拟量输出电路设计 | 第54-57页 |
4.3.3 模拟量输入电路设计 | 第57-59页 |
4.3.4 数字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| 第59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5 测试主控软件设计 | 第60-77页 |
5.1 方案设计 | 第60-62页 |
5.1.1 功能要求 | 第60-62页 |
5.1.2 主体框架方案设计 | 第62页 |
5.2 通信协议 | 第62-68页 |
5.2.1 CAN通信协议 | 第63-66页 |
5.2.2 Modbus RTU协议 | 第66-68页 |
5.3 实时信息显示 | 第68-70页 |
5.3.1 数据处理方法 | 第68页 |
5.3.2 程序实现 | 第68-70页 |
5.3.3 界面设计 | 第70页 |
5.4 数据库存储 | 第70-73页 |
5.4.1 数据库存储的实现 | 第70-71页 |
5.4.2 实时数据库 | 第71页 |
5.4.3 历史数据库 | 第71-73页 |
5.5 参数配置 | 第73-75页 |
5.5.1 配置参数的分类 | 第73-74页 |
5.5.2 参数配置功能的程序实现 | 第74-75页 |
5.6 历史数据查询 | 第75-76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6 变桨距测试子系统设计 | 第77-93页 |
6.1 变桨距调节装置测试原理 | 第77-79页 |
6.2 仿真模型建立 | 第79-87页 |
6.2.1 变桨电机模型设计 | 第79-83页 |
6.2.2 H桥电流传感器仿真模型 | 第83-84页 |
6.2.3 电池电流传感器仿真模型 | 第84页 |
6.2.4 绝对值编码器仿真模型 | 第84-86页 |
6.2.5 变桨距过程故障模拟 | 第86-87页 |
6.3 变桨距控制操作 | 第87-92页 |
6.3.1 变桨距操作设计 | 第87-88页 |
6.3.2 程序实现 | 第88-91页 |
6.3.3 状态机 | 第91-92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92-93页 |
7 总结与展望 | 第93-95页 |
7.1 总结 | 第93-94页 |
7.2 展望 | 第94-9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5-97页 |
致谢 | 第97-98页 |
个人简历 | 第98-99页 |
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9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