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、德育论文

高校榜样教育育人功能发挥研究

中文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导论第10-30页
    一、选题缘由第10页
    二、研究意义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理论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现实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三、研究现状第12-1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国内研究现状第12-1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国外研究现状第17-18页
    四、研究的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研究的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第19-20页
    五、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0-2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榜样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榜样教育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高校榜样教育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育人功能第24-25页
    六、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5-3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中国共产党榜样教育思想第28-30页
第一章 高校榜样教育育人功能发挥分析第30-44页
    一、高校榜样教育的育人功能第30-3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真善美的示范功能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平实精神的激励功能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先进价值的引导功能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高尚人格的塑造功能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 优秀事迹的感染功能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(六) 率先垂范的旗帜功能第34-35页
    二、高校榜样教育育人功能发挥的条件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高校榜样教育育人功能发挥的物质条件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高校榜样教育育人功能发挥的精神条件第36-37页
    三、高校榜样教育育人功能发挥的原则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保持榜样与受教育者适度张力原则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榜样教育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统一原则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坚持教育对象的主体参与与自主构建原则第39-40页
    四、高校榜样教育育人功能发挥的时代价值第40-4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实现主体价值、主流价值和主导价值相统一的客观需要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实需求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塑造主体高尚人格的有效途径第42-44页
第二章 高校榜样教育育人功能发挥的现状及障碍因素分析第44-59页
    一、高校榜样教育育人功能发挥的现状分析第46-5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高校榜样选树活动与标准多种多样,但影响力逐渐弱化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高校榜样宣传善于运用新旧媒体融合,但感化力有待加强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高校榜样学习融于日常生活与课堂中,但行为主体双重偏离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高校榜样激励保障政策制度化,但强化力亟待完善第51-52页
    二、高校榜样教育育人功能发挥的障碍因素分析第52-5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教育过程中认识误区阻碍育人功能发挥的效果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榜样教育主体素养失衡削弱育人功能发挥的持续度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榜样教育对象需求缺失影响育人功能发挥的接受性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榜样教育方法欠佳瓦解育人功能发挥的持久度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 榜样教育环境负面因素消解育人功能发挥的成效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(六) 榜样教育叙事方式标准化硬化育人功能发挥的弹性第57-59页
第三章 促进高校榜样教育育人功能发挥的对策建议第59-76页
    一、继承发扬优良传统,树立科学的榜样教育观第59-6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破解榜样形象的固化观,倡导辩证思维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转变榜样教育的理念,指导理性实践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调适榜样教育的标准,增强教育效果第61-62页
    二、注重选树精神榜样,发挥榜样教育育人的主体能力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增强教育主体的榜样选树“把关”能力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加强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及提高榜样话语表达能力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加强教育主体的思想道德素养第64-65页
    三、满足教育对象需求,增强榜样教育育人的实效性第65-6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掌握受教育者心理发展需求,提高榜样教育的影响力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把握受教育者道德需求,增强榜样教育的感化力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关注受教育者生活需求,增强榜样教育的亲和力第67-68页
    四、创新教育方式方法,提升榜样教育育人的吸引力第68-7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运用情景再现法,激发情感共鸣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运用对话交流法,形成内心认同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运用体验感悟法,促进知行转化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运用展示激励法,强化正确动机第71-72页
    五、优化榜样文化建设,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第72-7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增强高校榜样物质文化建设的意识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挖掘高校榜样精神文化的内涵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建设科学合理的高校榜样制度文化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塑造健康的高校榜样行为文化第74-76页
结语第76-77页
参考文献第77-82页
致谢第82-84页
附录第84-88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88页

论文共8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--基于21省37所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状态数据
下一篇:基于创业偏好下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研究--以广西五所高校为例